勞模風采·全國勞模|孫寧:挑戰中實現技術突破

原標題:挑戰中實現技術突破(主題)

——記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部經理孫寧(副題)

經濟日報記者 宋美倩

“這臺是礦用搶險機器人,這臺是消防滅火機器人,那臺是危化巡檢機器人……它們爬坡過坎如履平地,望聞問切無所不能,可以在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爲的地方替代人工作業。”在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展廳,公司機器人研發部經理、高級工程師孫寧對機器人產品如數家珍。

從事機器人研發工作以來,孫寧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帶領研發團隊破解了一項項技術難題,助力開誠智能研製出涉及智能礦山、應急救援等領域的50多款特種機器人,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河北大工匠等多項榮譽。

談及如何在機器人研發中不斷實現突破,孫寧說:“機器人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與我相伴成長的朋友。研究各類機器人,挑戰各種不可能,不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興趣。”

勤學苦練

孫寧的家鄉河北唐山遷安市有豐富的煤炭、鐵礦石資源,父輩們多在煤礦、鋼鐵廠工作。

讀初中時,一名同學的父親在生產事故中失去手臂。孫寧深受觸動,他開始思考,怎樣把人從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高考報志願時,他選擇了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希望用機器替代人完成危險操作。

2015年研究生畢業後,孫寧回到家鄉,成爲開誠智能的一名機器人研發工程師。然而,他的職業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剛到公司時參加一次繪圖競賽,24個人裡我排倒數第三。”孫寧回憶,從那以後,他每天早上第一個到辦公室,學習設計標準、加工方法;下班後繼續學、繼續畫。“圖紙上的每一個形位公差、加工精度,都要找到理論依據才能下筆。”他說。

在孫寧的書架上,擺放着《機械原理》《液壓與氣壓傳動》等專業書籍。“機器人研發涉及理論力學、材料力學、人工智能等多學科知識,要不斷學習。”孫寧說,“我還經常在線觀看大學的公開課,瞭解機器人領域的前沿技術。教授把晦澀難懂的原理講得深入淺出,讓人茅塞頓開。”

孫寧還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把每一次任務當成學習的機會,把每一個問題詳盡記錄在冊。如今,孫寧已記了30多本工作筆記。

憑藉執着的信念、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永不服輸的勁頭,孫寧在實踐中學習積累,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爲一名技術成熟的研發工程師。“沒有什麼秘訣,就是在學中幹、在幹中學,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練就過硬本領。”他說。

突破難點

近幾年,傳統機器人制造行業競爭激烈。孫寧說:“唯有不斷創新,研發更先進的機器人產品,才能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保持競爭優勢。”

孫寧介紹,在實際應用中,雙履帶模式的消防機器人難以在沼澤、沙漠等複雜地形中開展救援工作,應該儘快研發應急救援機器人。

分秒必爭,毫釐不爽。對孫寧和他的同事而言,做好機器人研發設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孫寧說,有時面對緊急任務,確實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孫寧和團隊一起開展攻關,他們用幾十次失敗換取最後的成功,研發出通過性更強的四履帶應急救援機器人。

“相較雙履帶機器人,四履帶機器人在越障高度、行駛速度等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產品還應用麥克風陣列技術,可精準識別聲源位置,提高被困人員脫困效率。”孫寧介紹,目前,這款機器人產品已在實踐中應用。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對特種機器人產品提出更高要求。孫寧說:“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加快技術創新,推動機器人從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轉型。”

怎樣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採用哪一種人工智能技術?孫寧和團隊深入研究,不斷改進方案,在輔助運輸機器人中融合應用深度視覺、避障糾偏等人工智能技術,使其實現“人機友好共融”——輔助運輸機器人在狹窄空間作業時能夠自主避障,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孫寧在崗位上孜孜以求,不斷深入鑽研、學習新的技術,取得多項成果。截至目前,孫寧已帶領研發團隊獲得16項國家發明專利、27項實用新型專利和40項外觀專利,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自主創新永無止境,我們需要突破的難點還有很多。”孫寧說,“我們要繼續加強科技創新,打造更多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種機器人產品。”

探究未知

孫寧認爲,工作不能蠻幹,要主動思考,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深耕機器人研發領域多年,他始終以好奇心驅動,享受探索未知的過程。

在研發探測機器人時,孫寧希望找到一種方法,讓機器人在弱信號環境下也能夠正常工作。

“我想研製一個拋投裝置,在信號微弱環境下,機器人能夠自動拋出通信基站,起到增強信號的作用。”孫寧說,反覆設計試驗了大半年時間,他理想中的基站都沒能誕生。

沒有被一次次的失敗擊敗,孫寧帶着問題繼續尋找解決方案。“一個暴雨天,我的傘被狂風吹翻了。看到傘面向上傾斜,我突然獲得了靈感。”孫寧說,他馬上趕回辦公室,將傘骨造型融入設計方案。

經過多次設計,一款傘骨形狀的通信基站研發成功了。在環境信號弱時,探測機器人尾部會自動落下一個半米長的柱形基站。基站落地瞬間,傘骨自動打開,支撐基站天線直立,可實現基站信號中繼功能,擴大通信範圍。孫寧說,這解決了探測機器人在惡劣環境中的信號接收問題,爲救援增加了安全保障。

“探索特種機器人研發領域,往往會遇到許多新問題,結合專業知識積累,挖掘生活中的智慧,是我推進研究的獨特方式,也是我癡迷研究的原因。”孫寧說。

“哪裡存在問題,哪裡就是攻關創新的方向。我和機器人已經打了十幾年交道,無論有多少險阻,我都樂此不疲。”孫寧說,“我的目標是研發更多的尖端機器人,爲推動我國製造業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