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國資開發商揮別房地產
作者 | 曹安潯
編輯 | 周智宇
十年前,時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董明珠說,格力不應該着力地產業務,而應專注於家電;十年後,一語成讖,已經脫離格力集團的格力地產,決定退出地產生意了。
7月7日,格力地產公告稱,將逐步退出房地產開發業務,擬賣出上海、重慶、三亞等地相關房地產開發業務對應的資產負債等;同時,它更新了針對珠海免稅集團的重組方案,擬買入珠海免稅集團不低於51%股權,推動格力地產主業向免稅業務轉型。
資本市場對此反應熱烈。公告發布後,格力地產已接連兩個交易日漲停。
對於這次調整動作原因,格力地產表示,幾年來,公司內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並綜合考慮了珠海免稅集團良好的經營表現及前景,此番調整有助於實現公司轉型,提升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
此番調整也意味着,格力地產將再度迎來命運關口,其戰略轉型邁入深水期。
格力地產董事長陳輝曾在經營工作會議上表示,2024年是格力地產推動完成重組改革、實現戰略轉型、開啓高質量發展新局至關重要的一年,要服務好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回首格力地產過去二十五年,它曾波瀾壯闊過,也曾黯然徘徊過。
由於董明珠的“輕視”,格力地產早年發展步伐緩慢。
等到2015年,格力地產揮別格力集團,投入珠海國資委旗下珠海投控的懷抱後,終於能夠放開手腳,在喊出成爲 “城市綜合運營商”的願景後,接連拿下珠海香爐灣沙灘、唐家灣沙灘等諸多大型海岸修復工程項目。
在上海、珠海等地,格力地產更是屢屢擊敗保利、仁恆、深業等房企拿下高價地。從漁港運營、教育產業、旅遊到金融等業務,格力地產的觸角不斷延伸到新的領域,甚至還將分公司開到英國、美國、香港等地。
然而,高企的拿地成本、激進的擴張帶來了緊繃的現金流。格力地產嘗試轉型,並在2020年提出對珠海免稅集團的收購計劃。
不過,由於涉嫌信披違規等原因,重組事項幾經波折,至今仍在進行中,格力地產也在漫長的等待中逐漸沉寂。
從挑落保利拿下珠海地王的區域龍頭,到如今排在全國房企二百強開外,格力地產這家老牌國企開發商,在地產行業裡身影逐漸淡去。
從財報看,格力地產經營層面壓力不小,也愈發急切地需要尋求突破口。財報顯示,格力地產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約47.32億元,歸母淨利潤錄得7.33億元的虧損,這也是格力地產連續第二年的虧損。
幸運的是,在兜兜轉轉多年後,格力地產的轉型之路逐漸清晰,在甩掉地產沉重的債務包袱後,它也能夠輕裝上陣。
財報顯示,由於地產主業的拖累,格力地產2023年籌資現金流量淨額爲-59.6億元;截至2023年末,在手現金已不能覆蓋短期債務。
此番調整對格力地產而言,將是一個新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它曾經的控股股東格力集團、前“兄弟公司”格力電器也都不再與格力地產有股權關聯,而是進入發展新篇章。
企查查顯示,格力電器在國企混改後,已經變爲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的企業。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持有格力電器16%的股權,爲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則僅持有格力電器3.44%的股權,爲第四大股東。
透過格力地產退出地產業務,可以看到房地產行業轉型浪潮已愈演愈烈。
中指研究院指出,近年行業深度調整,已經有美的置業、華遠地產等多家房企剝離房地產開發業務,以減少其帶來的償債壓力,預計後期還會更多效仿者。
揮別耕耘二十年之久的地產江湖,擺在格力地產面前的是快速發展的免稅市場。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當前免稅市場有巨大的潛力,而且格力地產作爲珠海國企,它深耕免稅行業優勢會更加明顯,有助於格力地產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着旅遊業的逐漸復甦和政策扶持,免稅行業重回風口。
中信建投預測,到2025年,國內免稅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人民幣,長期或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
不過,作爲重大資產重組,格力地產何時完成收購依然懸而未定。
並且,隨着越來越多企業拿到免稅牌照,格力地產免稅生意麪對的競爭只增不減。
江瀚表示,免稅的業務模式和房地產業務模式是有較大的差異性,如何能夠適應是個比較大的問題。而且免稅行業面臨政策調整、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等多重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都是潛在的挑戰。
對於行業而言,命運多舛的格力地產代表了國資開發商的另一種活法。相比越秀地產、建發、華髮股份等國企開發商逆勢加碼地產,格力地產選擇切換免稅賽道,發揮地緣優勢,融入國企改革浪潮,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在退出地產生意後,格力地產或將更名,正式將那段稱霸珠海樓市的歷史歸於塵埃,此後註定江湖路遠、各奔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