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難租屋 面臨殘酷現實

臺灣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但是迎接高齡者「住」的選擇與品質,卻很殘酷。

大都市裡,隨處可見「老人住在無電梯老房」的「雙老」現象,不少高齡者的餘生,就困在一生積累的公寓老宅裡;想租屋,衛福部的調查也顯示,65歲以上租屋的高齡者中,有23%面臨過租屋困難。

84歲的吳奶奶原本住在三重,目前是中和樂陶居的住戶。她回憶,從前她每天都要爬四層樓才能回到家,孝順的兒子本想在附近租電梯房,可惜沒人願意出租給年過八旬的老人家。如今,她就住在青銀共居的社宅大樓裡,老人家的專屬樓層在12樓,健康如她,平日就坐着電梯下樓,在附近買菜、散步。

面對「不好住」與「住不好」的原生宅,國內銀髮產業議題專家、明道大學代理校長林博文有個生動的建議,他說,日本有位知名設計師叫做「三宅一生」,他換個說法,人也應該「一生三宅」:除了原生宅、打拚事業的起家厝,也該有老後宅。他說,時代在變,如今有愈來愈多人可以接受「彼此住近一點,想看看得到,端一碗熱湯過去,又不會冷掉的距離」,這種「分居而不獨居」的新關係,正是他眼中幸福的安老模式。

不過,對於健康老人來說,儘管市面上開始出現各種居住新選擇,但是「量」不夠多,價格也不夠「普惠」,在供給、需求相互考驗、試探下,經營者的商業模式能否持久,讓人擔憂。

內政部前政務次長花敬羣在卸任前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提到,政府尚未針對高齡者的住宅政策設立跨部會的專案小組,「這是因爲過去我們都是從福利的角度思考這件事(高齡宅)」,事實上,除了長照範疇,老人居住問題涉及更多的生活服務,「這裡面有太多摸索,我們只能先做實驗,看看能長出什麼東西來,政策再配合」。

個別業者憑着熱情或着眼於商機,或許可以走得快,但少了政府大力協助,這羣業者就難走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