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年度演講:小米汽車曾獲百億美金估值,仍決定自擔風險

在成功發佈小米第一臺汽車之後,雷軍今年的年度演講被賦予了更多意義。

7月19日,雷軍再次舉行了自己的年度演講。同以往一樣,這場活動被分爲上下兩個半場,下半場圍繞小米MIX Fold4和小米MIX Flip兩款摺疊屏手機等新品發佈,上半場則只有一個主題:小米造車往事。

雷軍重提小米造車由頭,稱一切源自於2021年1月15日小米所遭受那起“美國製裁”事件。在一場緊急董事會上,雷軍面對“假如手機不能做了,集團三四萬人怎麼辦”的疑問,第一次認真考慮造車這個選項。

在圍繞這一問題的內部會議中,小米造車幾乎得到了高管們的一致支持。隨後,雷軍組織了6人調研小組,在70多天的時間裡造訪10個城市、進行85場調研、共訪談200多人,並陸續進行了4次高管會議。

雷軍回憶稱,在這場調研的過程中,有兩位業界好友力勸他造車,分別是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和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

隨着調研的不斷深入,雷軍意識到智能電動車趨勢不可阻擋。他在董事會上彙報稱,這不僅是大勢所趨,汽車行業和消費電子行業也正在融合,“小米必須幹”。與此同時,雷軍擔心汽車行業也可能是贏家通吃,全球最後僅剩5-8家企業,因此做出了“不到全球前五活不下去”的判斷。

調研得出的另一個重要結論是,小米造車投資至少要100億美元。由於投入實在過大,董事會認爲必須由雷軍本人帶隊。

這是一個難以爽快應允的要求。彼時小米僅上市兩年半,公司正在經歷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的痛苦轉型。小米手機數字系列也剛剛邁入高端化戰略,一切正值千頭萬緒。不僅如此,小米培養多年並寄予厚望的年輕高管周受資離職,這也被雷軍視爲“當頭一棒”。

“這些事情全都交雜在一起,在我內心像一團麻。”雷軍回憶當時的感受稱。自此,小米要不要造車、自己要不要帶隊,成爲了懸在雷軍心頭的兩大拷問。他表示,自己常常在數個深夜鼓起勇氣決定大幹一場,但太陽升起之後又再次陷入迷茫。

這些糾結的心路歷程他曾在官宣造車的那場發佈會上坦陳過:創業這麼苦,真的還要從頭再幹一遍嗎?創業風險這麼大,萬一輸了,這一生就這麼灰溜溜收場?拋開這一切不談,自己的體力、精力真的足以支撐殺入一個全新行業嗎?

但最終,雷軍決定賭上自己的信譽爲小米汽車而戰。

接下來的核心團隊集結故事外界已經很熟悉,唯一特別的是,雷軍罕見公開提及了胡崢楠。

胡崢楠在2021年9月加入順爲資本擔任投資合夥人,此前是吉利研究院院長。自小米造車以來,胡崢楠一直被認爲是其整車部門的總操盤手,但小米對其一直諱莫如深。在這場演講上,雷軍以“兼任自己個人顧問”的方式首次定義了胡崢楠在小米汽車的身份。

雷軍還回應了一個外界普遍關切但此前沒有官方解釋的問題:小米汽車當初爲什麼不拆分出來,獨立融資上市?

他回憶稱,在小米官宣造車之後,的確有VC投資機構找到他,願意以100億美金估值投資。“坦白說,我們動過心,但深思熟慮後還是拒絕了。”雷軍說。

公司考慮到造車週期太長,想要長時間和投資人保持步調一致幾乎不可能。並且,造車難度極高,雷軍希望小米每個員工都毫無保留支持、全力以赴,再加上小米自身已經有很多技術和人才可以調用,公司最終還是決定內部造車,自擔風險。

萬事俱備之後,就是小米汽車團隊艱難研發、測試、造廠、量產的兩年。雷軍表示,這中間有無比焦慮的時刻,也有團隊“雲喝酒”的慶功節點,團隊始終在堅持“爲奮鬥者設計Dream Car”的信念中,這也是小米SU7產品定義的來源之一。

最臨近的一個重大決策是今年年初要爲即將量產的小米SU7確定訂貨目標。雷軍在上半年接受央視採訪時曾透露過這個決策帶給他的無限糾結,如果訂多了,就賣不掉、賠錢,如果訂少了,又會被質疑飢餓營銷。彼時,公司還承受着“月銷三千就燒高香”的自嘲壓力。

“是我的自信讓我下了決心。”雷軍最後確定的訂貨目標爲76000輛。這意味着小米SU7扣去爬坡時間要做到月均銷量一萬臺,而此前做到這個銷量成績的純電轎車只有特斯拉Model 3。“也就是說,我們一開始就是衝着第一去的。”

今年5月,小米汽車宣佈調整交付目標,稱工廠將開雙班,保證6月單月交付1萬輛以上,承諾2024年交付超10萬輛,衝刺12萬輛。雷軍當時曬出這張海報說,“這個目標相當不容易,我們會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