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機構借道保險資管穩波動穩收益,潛藏風險,2.2萬億通道業務或迎拐點
財聯社3月25日訊(編輯 李響)理財產品增配現金類資產由來已久。自資管新規出臺後,爲了規模訴求,理財機構“穩波動”、“做收益”需求較強,沿襲至今。財聯社近期瞭解到,被部分理財機構借道保險資管計劃,再投資存款的淨值穩定模式已被監管關注,或將迎來指導。
據機構統計,截至2023年底,理財產品投資規模29.06萬億元,其中配置現金及銀行存款約7.9萬億,佔比達26.7%,較資管新規出臺後的2019年累計已提升20.7個百分點。理財業內人士稱,現金類資產快速增長或跟上述模式不無關係。
據悉,部分理財機構在“穩波動”需求之外,通過嵌套保險資管計劃,再投資3年期或5年期協議存款做高收益,以追求在同行內的業績優勢,趁機擴大規模。而商業銀行通過將同業存款包裝爲協議存款進而虛增一般存款,從而降低同業負債的監管要求;此外,保險公司設立保險資管計劃,可從中獲取一定的通道費用,在三方合作中達到“三贏”。
但這其中風險涌動。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該模式期限錯配、資金空轉等問題明顯。“內嵌通道違背資管新規的初心,同時將風險延遲暴露,在近萬億級別理財規模體量下,一旦理財客戶大面積贖回,流動性風險較大。
不過,自2023年以來,監管逐步關注協議存款帶來的風險隱患,這一模式或迎來拐點。如2023年10月,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央行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對於協議存款等利率相對較高的產品,可以研究進一步強化自律規範。
此後,《關於保險資管公司存款填報口徑的工作提示》文件在業內流傳,核心要點是保險資管產品發行理財產品等募集的資金應計入“同業存款”科目,不得計入“一般性存款”。
不過,機構人士稱,“套殼存款業務目前尚未被完全規範,部分機構仍有套利空間”。財聯社從銀行內部人士瞭解到,目前部分理財機構打着穩健低波口號,借道保險資管通道佈局協議存款的事件仍有發生。
保險資管通道助力,理財產品穩波動穩收益
對於追逐穩健低波的理財產品而言,增配現金類資產由來已久。據中金固收團隊統計,自2019年以來,理財產品配置存款比例持續上行,至2023年底已達26.7%,累計已提升20.7個百分點。
尤其是在2022年底的債市贖回風波後,銀行理財固定收益產品淨值紛紛大幅回撤甚至破淨,引發鉅額贖回乃至發生流動性風險。爲了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就出現了銀行理財資金借道保險資管通道,投資於協議存款的業務模式。
中銀證券團隊表示,銀行理財之所以存在通過購買保險資管計劃,再去配置存款的現象,是因爲既可以將該筆資金算作一般性存款,而且收益也高於直接去銀行買同業存款。
此外,由於在MPA考覈中,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同業負債不能超過總負債的1/3,對銀行而言,借道保險資管可將同業存款轉變爲協議存款計入一般性存款,從而降低同業負債規模,規避比例限制。
但該模式隱含的風險較大。
業內人士表示,首先是巨大的期限錯配風險。由於保險資金追求長期穩定,而銀行理財固收產品不少是日開、周開、月開等定期開放產品,對資產短期流動性要求較高,與協議存款、長期定期存款的流動性屬性並不匹配。一旦理財產品出現鉅額贖回,極易發生流動性風險。
此外,這一合作模式將原本的低成本同業存款包裝成高成本協議存款,事實上提高了銀行的負債成本,在銀行淨息差進一步壓縮的大背景下,這將加大銀行的經營壓力,同時也限制了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的意願和能力,不利於貨幣政策意圖的傳導。最後,這一模式是典型的監管套利行爲,資金並未流入實體,導致了資金的空轉。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從2023年3季度的持倉報告來看(4季度持倉報告暫未完全披露),投資存款類資產的產品中,最新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超過3%以上的產品共6500餘款,其中理財公司共4464款。
財聯社據Wind數據梳理髮現,近一年來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中,收益率較高且期限在3年以上的,以南方一家理財子公司發行爲多,如“**理財至順1號9期”,風險等級爲R3。據Wind數據顯示,其最新一期淨值日期爲2024年1月16日,單位淨值爲42.9060元,累計增長率高達4370.36%,由於該產品爲封閉式運作的私募產品,暫無法查看其底層資產佈局。
灰色模式或在2024年迎來拐點
據媒體報道,在最新監管文件《關於保險資管公司存款填報口徑的工作提示》中,對保險資管募集資金的科目不得再計入“一般性存款”,這將使理財“套殼”保險資管通道受限。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認爲,由於銀行理財配置貨幣的監管要求非常嚴格,若之後不允許配置協議存款,大概率將增加對同業存單、利率債等資產的配置規模,後期存單收益率或將出現下行。此外,投入債市的資金也將打開債市利率的下行空間。
據中金固收團隊測算,若中期維度內理財產品存款配比下行,並替代性配置中長期債券,靜態測算資金規模量級約2.2萬億元。
不過王一峰還表示,現階段理財對存款類資產配置仍具有剛性,但投資端呈現出差異化策略,這主要在於“套殼”存款尚未被完全規範,部分機構仍有套利空間。此外存款定價明顯下行,投資經理配置意願減弱部分,“投資經理可能選擇收盤價估值債券等可實現相對穩定收益的可替代資產,或把部分資金暫放回購等待反彈買入機會”。
財聯社從某銀行內部人士獲悉,目前部分理財機構打着穩健低波口號,借道保險資管通道佈局協議存款的事件仍時有發生。
據普益標準研究員馬毅統計,截至 3 月 25 日,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近 1 個月全市場平均年化收益率3.9604%,較1月末的3.64%仍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