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在列!拜登成立12人特別工作組,向AI研究人員開放數據
新智元報道
來源:whitehouse.gov
編輯:yaxin
【新智元導讀】週四,拜登政府宣佈成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資源工作組」,向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提供更多的政府數據,旨在鞏固美國在該關鍵新技術的前沿地位。
週四,拜登政府宣佈成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資源 (NAIRR) 」工作組。
該工作組由12名學術界、政界和產業界人士組成,包括斯坦福大學李飛飛教授,谷歌雲Andrew Moore。
他們將制定一項計劃,旨在讓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獲得更多政府數據、計算資源和其他工具。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主任 Sethuraman Panchanathan 表示,「通過彙集來自學術界、工業界和政府部門的美國頂尖專家,我們將能夠開闢一條令人興奮和引人注目的前進道路,確保美國在科學、工程和經濟等各個領域的長期競爭力。」
12名成員,李飛飛在列
根據《2020年國家人工智能倡議法》,該工作組將作爲一個聯邦諮詢委員會,幫助創建和實施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資源(NAIRR)的藍圖——共享的研究基礎設施。
白宮稱,這將刺激人工智能創新和全國經濟繁榮,將爲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和所有科學分支的學生提供計算資源、高質量數據、教育工具和用戶支持。
爲了建立 NAIRR,工作組將提供技術能力、治理、管理和評估方面的建議,以及對安全、隱私、公民權利和公民自由方面的建議。
該小組將在2022年向國會提交兩份報告,闡述其戰略。2022年5月提交第一份中期報告,2022年11月提交最終報告。
工作組具體成員如下:
1、Lynne Parker(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聯合主席)
2、Erwin Gianchandani(國家科學基金會聯合主席)
3、Daniela Braga(DefinedCrowd 首席執行官)
4、Mark Dean(退休「原 IBM 和 田納西大學任職」)
5、Oren Etzioni(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
6、Julia Lane(紐約大學)
7、李飛飛(斯坦福大學)
8、Andrew Moore(谷歌)
9、Michael Norman(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10、Dan Stanzione(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11、Frederick Streitz(能源部)
12、Elham Tabassi(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
去年,由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發起,李飛飛教授與美國前國務卿賴斯空中連線,對如何推動美國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確保美國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進行了深度探討。
李飛飛與另一位HAI研究所聯合主任約翰·埃特肯迪(John Etchemendy)自2019起開始籌備「國家研究院」項目。
該項目旨在建立一個由學術界、政府和企業巨頭三方共同組成的工作小組,以籌建美國國家研究院。
在討論中,一個重要的議題被談及,那就是由李飛飛所領導的斯坦福大學HAI研究所發起,得到了美國其他頂尖大學以及谷歌,亞馬遜和IBM等科技巨頭公司支持的 「美國國家研究院」計劃(National Research Cloud)。
「國家研究雲」計劃的目標,是使學術科學家能夠訪問科技巨頭的雲數據中心以及用於研究的公共數據集。
無盡前沿到「創新與競爭法案」
美國爲了加速國內的技術進步做出了更大的努力,NAIRR 的創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就在本週,美國參議院批准了通過了長達1400多頁《2021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將投資2500億美元用於從人工智能到量子通信的科學研究。
這是一個「一攬子」法案,其中,1900億美元,從總體上加強美國的技術;54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芯片和電信領域。
這一法案基礎來自 Schumer 和 Todd Young 去年共同提出的一項被稱爲《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的立法。
早在 1945 年,羅斯福總統的的科學顧問萬尼瓦爾 · 布什博士,發佈了一篇名叫《 科學:無盡的前沿 》的報告。
拜登政府接二連三地提出法案,這一切的目的,便是準備和中國在科技圈兒決一勝負。
科技圈:中美決一勝負
隨着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和技術競爭加劇,科技領域的力量平衡正在發生改變。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角力,日益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
如今,中國也成了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重要玩家。
李開復曾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人工智能技術已由發現向實現轉變,標誌着人工智能的重心從美國轉向中國,原因在於中國的商業環境、資本推動以及在獲取海量數據等方面有着顯著的優勢。」
人工智能技術雖然還處於初期階段,但將成爲未來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的驅動力。
從人臉識別、金融科技到無人機和5G,中國不僅僅在迎頭趕上。在很多情況下,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爲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
2019年,英國的IPO發佈了一份關於全球AI專利活動的報告顯示,自2014年以來,中國AI專利申請數趕超美國,此後一直保持高增長率。
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9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百強榜》指出,中國已經逐漸成爲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
截至2018年,中國企業在這三個領域的專利申請總量均居世界第一。
同時,中國發表AI論文的數量逐年增加,2013-2018年間,中國AI論文發表的數量比美國還要多出2萬多篇。中國發表的論文數量明顯要多,但是就論文質量方面而言,距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
中美AI論文產出對比
從論文被引用數量來看,顯然美國論文引用次數處於領先地位。而且我國每年發表的論文應用型論文較多,基礎研究類論文較少,其中重要的原創性成果更少。
要想在 AI 基礎研究領域領先和起主導作用,還任重道遠。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人才數量與質量上仍與美國有一定差距,根據清華大學數據,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僅爲18232人,美國較中國多出56.5%。
其中,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傑出人才數爲977人,不足美國的五分之一。
紐約時報曾報道,有29%的美國頂尖AI研究人員來自中國。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雖然中國在AI專利申請,論文發表數量、科研等方面有部分優勢,但同時,我國的智能產業仍存在基礎層發展薄弱、產學研合作不夠緊密等短板。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https://www.whitehouse.gov/ostp/news-updates/2021/06/10/the-biden-administration-launches-the-national-artificial-intelligence-research-resource-task-force/
http://www.svinsight.com/post.html?id=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