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要走雷軍的“老路”?
傳了近4個月的吉利汽車將收購魅族的傳聞,恐怕就要塵埃落定了。
近日又有媒體報道,魅族已被吉利收購,目前正在完成交割階段。對此,吉利表示“對市場傳聞暫不做評價”。
四個月前,《財經》記者從相關交易的知情人士處確認,吉利旗下手機公司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正與魅族接觸,洽談收購事宜,並已進入盡職調查階段。對此,吉利方面表示“不予置評”,魅族回覆“感謝對魅族的關心”。
按照以往慣例,這種不置可否的態度,等同於默認,再加上各方面的信息暗示以及時間線的吻合,基本可以做實傳聞的真實性。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在差不多時間宣佈造車的雷軍。儘管雙方都是一手抓手機,一手抓汽車,但李書福無疑是造車大軍中的“逆行者”,而他又爲何在這個時間點選擇走上雷軍的“老路”?
針對吉利收購魅族的傳聞,外界分析普遍認爲:對於吉利來說,這是在搶佔萬物互聯的關鍵節點上,走出盤活整個生態的重要一步;至於魅族,也得以依靠吉利強大的資源,重獲新生。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局雙贏的好棋。
雷軍造車,李書福造手機,殊途同歸
李書福和雷軍,一個造車一個造手機,本無太多交集。
李書福在沒人、沒錢、沒技術、政策還不支持的年代轉型做車企,最終在時代的變革中實現了自己的“汽車夢”;雷軍在2010年創立小米,兩年做到年銷790萬臺,三年做到終結國內山寨機時代,四年做到手機全國出貨量第一,踩着風口實現了自己的“手機夢”。
在各自領域的成功,促成了兩人的第一次同框。 2013年,雷軍被授予“中國夢踐行者”榮譽,李書福手捧“中國夢”致敬杯爲其頒獎。在留下的現場照片中,兩人都笑意盈盈。
李書福和雷軍第二次引人注目的交集,源於八年後彼此攻向對方的腹地。
2021年3月小米春季新品發佈會上,雷軍高調宣佈造車,首期投資100億人民幣,未來10年將累計投資100億美元;同年9月,吉利集團成立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李書福宣佈正式進軍手機領域,定位高端領域,總部選址湖北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造手機的雷軍開始造車,造車的李書福開始造手機,還是在雷軍的大本營武漢。兩條看似平行的關係線開始相互較量,引得各路媒體爭相報道。
小米造車,雷軍3年前就想好了。在2019年初舉辦的小米年會上,雷軍宣佈啓動“手機+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雙引擎戰略。作爲AIoT中的一個重要終端,造車成爲小米走雙引擎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
吉利造手機,李書福目標也很明確。定位高端手機,放眼全球市場,意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在智能化方面讓兩個產品互相賦能,實現協同。
雷軍和李書福不約而同在手機和汽車上的佈局,源於手機與汽車日漸緊密的關係。如今,隨着智能網聯的趨勢,智能汽車已被視作PC、智能手機後的第三代智能移動終端,而要實現第三代智能終端,還得依靠手機的助力。
正如2017年,時任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的王堅,在第十屆TC汽車互聯網大會上說的那樣:時隔多年,無論宣稱多麼智能的汽車,仍有車主要買一套九塊九包郵的手機支架備在車裡。
蘋果開始造車,華爲打着“不造車”的旗號造車;車企特斯拉、蔚來傳出要造手機,都是同樣的道理。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同時擁有這兩項緊密聯繫的業務,重要性不言自明,並且越早佈局越好,坐以待斃的後果就是任人宰割。
因此不難看出,雷軍造車是爲了汽車,李書福造手機的根本目的也是爲了汽車,兩人看似背道而馳,實則殊途同歸。
只是,出於同一目的做出不同的選擇,也意味着彼此擁有不同的勝算。在新能源浪潮下,從造手機走向造車的雷軍,選擇的是一場從有限到無線的遊戲。而在手機紅利期已過,增長見頂背景下,從造車走向造手機的李書福,選擇的顯然是一條更難走的路。
外界質疑紛紛,但這條路該怎麼走,如何才能提高勝算,收購“狂人”李書福太熟悉了。無他,唯收購爾。
黃章拒絕雷軍後走向李書福
對於魅族來說,奄奄一息之際,被吉利收購,已然成爲最好的歸宿。
魅族和小米不同的走向,也成爲當下一片紅海的手機行業裡,兩種新的發展趨勢。一方是以小米爲代表,通過做用戶的手機在行業站穩腳跟,如今尋找新領域、開發新增量的手機廠商;另一方是以魅族爲代表,偏安一隅做粉絲的手機,隨着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尋找大公司續命的手機廠商。
走上不同道路的雷軍和黃章,曾有過一段知己變仇人的故事。
雷軍曾是魅族的忠實粉絲。2009年黃章製造出了國內第一款觸摸屏智能手機魅族M8,此時的雷軍剛從金山CEO的位置上退下來沒多久,財富自由正在尋找下一個創業的風口。
當時的魅族M8,就像是朝國內手機市場扔出的一顆重磅炸彈,五個月的時間就創造出5億元的銷售奇蹟,雷軍對此讚不絕口,常在聚餐場合掏出魅族M8向人講解。
他讚賞魅族“世界上只有兩家互聯網手機公司:一是蘋果,一是魅族。”他也欽佩黃章的匠人精神“魅族是國內少有的用心做事情的公司。”
志同道合,雷軍和黃章的感情迅速升溫,此後兩人在黃章的辦公室討論過不少手機的事情。期間傳出雷軍有意投資魅族,黃章也考慮邀請雷軍擔任CEO的消息。
魅族一開始就是個家族企業,黃章對於外部投資天然保持了一定的警惕。當他左右權衡不定的時候,雷軍已經決定自己做一個軟件公司,隨着雷軍做出MIUI系統,雙方反目成仇。
黃章多次在論壇大罵雷軍是騙子,說他打着天使投資人的旗號,騙取了諸多魅族的商業秘密“整體理念、開發流程、供應商選擇、生產和銷售計劃、核心人員介紹和財務報表等”“連手機的UI交互文檔都有發給他請他一起探討”。
雷軍的迴應是:“那是他的一家之言。”
後來,雷軍在北京創辦的小米迅速崛起,守在珠海的黃章卻在手機發展的黃金時期,因選擇了錯誤的產品戰略、與資本的博弈、與高通交惡、內部組織管理問題頻出、黃章本人的數度隱退和出山等一系列問題,一步步走向了死衚衕。
當時,黃章孤注一擲做高端,砍掉了銷量引擎魅藍系列。他本人又秉持着特立獨行的性格,幾次隱退又幾次出山,來來去去,不斷動搖着魅族內部的權力格局。
戰略的不清晰和黃章個人意志的左右下,高級副總裁楊拓、聯合創始人白永祥、高級副總裁兼Flyme事業部總裁楊顏、魅藍創立者魅族副總裁李楠等一大波高管相繼離職。隨之而來的空降團隊不能和原團隊很好的融合,新派舊派各自爲營,分歧嚴重,不斷內耗,這些都加速了魅族走向沒落的進程。據市場調研機構BCI公佈的數據,到2021年1月底,魅族的市場份額已被蠶食至0.1%。
雷軍一步步做實了“雷布斯”的名號,而曾被冠以“中國喬布斯”之稱的黃章,在帶着魅族走過小而美路線、機海戰術、性價比策略、精簡戰略後,已經無力迴天,魅族被逐出手機市場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掙扎的黃章遇到了正爲吉利籌劃轉型的李書福。
儘管從市場佔有率上看,魅族已經完全淪爲邊緣角色,但不能否認魅族擁有成熟的手機研發團隊、豐富的手機制造經驗、完善的渠道以及多年累積下來的品牌知名度,其外觀設計和Flyme OS操作系統也在行業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因此,對於吉利來說,想要打造手機、汽車互聯,快速做成自己的生態壁壘,收購魅族是最直接且有效的策略。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沒有規模的企業終將面臨“生”或“死”的抉擇。對於魅族來說,被吉利收購也不失爲一個保留火種,重獲新生的機會。
李書福聯手黃章,時間正好?
在雷峰網看來,吉利焦慮在未來,魅族掙扎在當下,彼此都需要對方來開拓新的想象力,於是一拍即合。
不同於董明珠從零開始爲格力造手機,李書福面對陌生的手機領域,選擇了用金錢換時間的辦法,這也是他一貫的風格。
近年來,吉利積極佈局未來科技領域,外界已經很難將其定義爲一家車企。
2018年,吉利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成爲中國首個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車企,並在去年9月步入批量化生產階段。2020年又成立沃飛長空,做飛車、無人機。今年1月,在傳出收購魅族消息的同時,吉利宣佈與力帆科技合資成立睿藍汽車,在換電上進行佈局,同時擴大經營範圍,瞄準了整個電池生態。
智能汽車、飛行汽車、低軌衛星、芯片研發,不難看出,李書福是想打造出一個全方位的智能生態圈。如今涉足手機領域,就是意在搶佔萬物互聯的關鍵節點。
魅族除了擁有高端手機的基因,也擁有一定的軟件能力。2020年末,魅族正式發佈高端智能家居品牌Lipro,並在次年更新了Flyme OS系統,實現了用語音助手Aicy控制智能家居。
對於吉利來說,其根本目的就是車機協同,魅族的軟件能力正是當下剛需。
再來看看吉利面對的現實問題。
隨着不斷擴增業務版圖,吉利的營業成本開始猛增,2016年營業成本爲489億元,到2020年就已經抖升至882億元。與此同時,總營收出現明顯下滑趨勢,2019年開始出現負增長。淨利潤也從2018年的126億元下降到2020年的55億元。
至於2015宣佈全面進軍的新能源車領域,李書福原本的計劃是,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車銷量佔總體銷量的90%以上,但現實數據佔比甚至不足5%,遠低於自身預期的,也遠低於12%的行業平均值。
面對未來的憂慮,李書福爲吉利尋找到了一個新的刺激點,那就是手機,目的就是盤活智能生態,拉動新的增長曲線。
回首小米公司這幾年的“手機+AIoT”發展脈絡,可以發現,小米就是在通過探索生態產業,謀求自己的二次增長。
2018年,小米在港交所上市敲鐘,招股書中小米明確了自己的定位“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物聯網)平臺爲核心的互聯網公司。”AIoT戰略在當時被定爲小米未來5-10年的核心發展戰略。
在小米最新公佈的2021年財報中,小米2021年總收入爲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智能手機業務以63.6%的佔比,依舊佔據了全年營收的大頭,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佔總營收的25.9%。
對於雷軍來說,小米手機的商業化之路一直走得很成功,但隨着紅利見頂,各手機廠商也漸趨成熟,意味着背後的供應鏈也逐漸走向趨同。隨着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逐漸喪失,走向下坡路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去年3月30日,雷軍在小米新品發佈會上不無悲壯得宣佈“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會押上所有,爲小米汽車而戰。”對於雷軍來說,此時選擇加入造車大軍,是無奈,也是他個人的英雄主義。
手機行業與汽車行業從平行走向交匯,展現出的是整個行業的未來走向。因爲這次收購事件而備受關注的李書福、黃章、雷軍,都是時代浪潮下,選擇順勢而爲的聰明人。
當初,黃章拒絕雷軍,是因爲手機市場還是一片藍海,有得選擇;如今吉利收購魅族,李書福聯手黃章,是怕很快沒得選擇。
這步看似“雙贏”的好棋,纔剛落一子,由於對面的競爭者衆多且足夠強大,未來棋局走向如何,還要以觀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