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業中報的“戴維斯雙殺”

企業盈利、市場估值水平同步上行,推動股價上漲被稱爲“戴維斯雙擊”,反之則是“雙殺”。

上半年,鋰行業就面臨着類似的情況。在景氣度系統性下滑的背景下,行業利潤規模大規模縮水。

以納入Wind鋰礦板塊的19家樣本公司爲例,上半年淨利潤總額僅剩下27.23億元,較去年同期293.56億元的利潤規模十去八九,而在2022年的週期高點該數字曾經一度接近500億元。

這就是週期股的特點,只需要一年時間就可以賺取數年的利潤,也可以在半年時間虧掉多年積累,業績波動非常劇烈。

相應的,在去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基礎上,鋰業上市公司股價進一步走低。截至9月3日,除了投資有青海鹽湖資產的西部礦業外,其餘18家樣本公司全部下跌,部分公司已經跌破每股淨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當前鋰價已經跌至歷史低位,但是前兩年新建的產能釋放存在“慣性”,供給端尚未出現大規模減產。行業基本面依舊處於供給過剩向供需平衡過渡的初始階段,無法支持鋰價的系統性反彈。

上述背景下,具備成本優勢的鹽湖企業,或者有其他業務“對衝”的公司,經營安全邊際明顯會更高一些。

“全方位”打擊利潤表

上述經典投資理論有兩大變量,公司業績與市場估值。

鋰行業也是如此,左右業績波動的核心因素是鋰價,其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營收、利潤率等盈利指標。

僅以最爲主流的碳酸鋰爲例。Wind統計結果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爲32.86萬元/噸,今年上半年則下降至10.37萬元/噸,同比跌幅達到68.4%。

對於企業而言,以上產品價格的回落,直接壓縮了其利潤空間的上限,這是所有鋰行業公司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其次,一些偶發性的費用支出,又進一步擡升了其利潤空間的下限。

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至少有天齊鋰業、融捷股份、科達製造和藏格礦業4家公司報表受到了稅率調整,或者補繳資源稅等方面因素影響。

比如融捷股份,便是受到銷售量增加、礦業權成本增加的影響,導致公司上半年鋰精礦產品營業成本同比增加80.07%。

另據其子公司融達鋰業與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簽訂的《繳款協議》,前者需要向後者補繳礦業權出讓收益及資金佔用費共計6.67億元,分五期繳納,每期繳納金額爲1.33億元。截至二季度末,融達鋰業已經完成第二期的款項繳納,累計繳納2.67億元。

鋰價跌、成本增的共同作用下,行業利潤空間被迅速壓縮。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分產品”披露業務數據的12家樣本公司,上半年鋰鹽業務毛利率平均值爲19.24%,較上年同期下降25.38個百分點。

需要指出的是,行業景氣度下降對企業利潤表的衝擊是全方位,並不侷限於並表的主營業務。

科達製造,爲藍科鋰業二股東,公司一直是以投資收益方式計入該筆投資。上半年,藍科鋰業淨利潤同比下降83.8%,科達製造由此確認的投資收益大幅減少。

再如“鋰業雙雄”,在境外擁有大量的鋰資源佈局和股權投資,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業績“放大器”的效果。

行業景氣度上升期,可以對其報表利潤帶來加成的效果,但是在景氣度下降時期,則會對其報表利潤構成拖累。

上半年,贛鋒鋰業歸母利潤出現7.6億元的虧損,爲公司2010年上市以來首次中期虧損。拆分其利潤表,除了主營業務“四費”支出較高等影響外,公司持有的Pilbara公司股價下跌,也對公司帶來了8.74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實際上,大宗商品的價格相對透明,市場對於業績下降趨勢早有預期,並致使相關個股出現業績、估值雙殺的走勢。

以追蹤上述樣本的Wind鋰礦指數爲例,由去年底的4712點進一步回落至當前的3282點附近。分年度來看,2022年、2023年該指數跌幅分別爲20.95%和27.49%,2024年至今跌幅則已經超過30%。

考慮到部分公司已經出現虧損,採取市淨率指標進行比較,則可以看出到9月3日已經有天齊鋰業、盛新鋰能、雅化集團和金圓股份跌破每股淨資產。

誰的安全邊際最高?

下半年鋰價更低,最新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已經不足7.4萬元/噸。

從價格絕對值來看,上述現貨均價來到了前期機構年度策略給出的7萬~14萬元/噸波動區間下沿,並十分接近“一體化”礦石提鋰企業5萬~6萬元/噸的成本線。

毫無疑問,鋰產品後續的下跌空間已經十分有限,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馬上就會進入新一輪的上升週期。

天齊鋰業業績說明會上提供的Fastmarkets數據爲例,該機構二季度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全球總供給約爲116.5萬噸LCE,總需求爲104.3萬噸LCE,即今年鋰產品過剩12萬噸左右。

同時,近兩年新建的產能釋放也存在一定慣性,尤其是低成本的鹽湖提鋰產能,當前市場環境下已經有50%左右的毛利率,其產能釋放不會受到鋰價明顯影響。比如鹽湖股份在建的4萬噸鋰鹽產能,便有望明年開始逐步釋放。

此外,從半年報業績來看,雖然上半年鋰業公司下滑明顯,但是虧損公司比例不足3成,還未出現大面積虧損的情況。

相應的,也就無法刺激行業產能快速去化,目前行業依舊處於供給過剩向供需平衡過渡的初始階段,鋰價更可能會保持在低位震盪,難以出現系統性上漲。

上述背景下,鹽湖提鋰企業的經營安全邊際,會顯著高於其他同業公司。

首先,鹽湖提鋰企業當前利潤率更高,後續能夠容忍更低的鋰價,哪怕碳酸鋰重新跌回2020年的4萬元/噸。

根據半年報統計可知,“分產品”披露業務數據的12家樣本公司中,鹽湖股份、藏格礦業的鋰鹽產品毛利率分別達到60.16%、50.28%,其次是“一體化”礦石提鋰企業天齊鋰業、永興材料和中礦資源,毛利率介於35%至43%。

其次,前述稅費導致的成本上升影響,已經計入到去年或者上半年的報表當中,後續此類偶發性費用支出會消失或減少。

以鹽湖股份爲例,公司去年因爲當期計提近19億元礦權出讓收益金,導致當期碳酸鋰生產成本達到4.66萬元/噸。

“按照上半年公司2.02萬噸的銷量估算,公司今年碳酸鋰成本已經回落至3.32萬元/噸附近,這也是能夠繼續保持較高利潤率的原因之一。”本報近期報道指出。

再次,除了鋰鹽產品外,鹽湖企業普遍還擁有氯化鉀等其他主營產品,這可以幫助公司對衝、分攤鋰價下跌的衝擊。

比如藏格礦業,2023年鋰價下跌以來,該公司鋰鹽營業佔比不斷下降,同時鋰鹽利潤率與鉀肥不斷縮小。上半年,公司氯化鉀毛利率下降15.95個百分點,也要明顯小於同期碳酸鋰31.69%的降幅。

從上述角度來看,在週期上行階段,業務集中度高的公司盈利彈性更好,但是在週期下行階段,業務分散的公司明顯安全邊際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