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博基金註冊資本提高到3億元,能改變外資公募“水土不服”嗎?
文|翠鳥資本
外資公募在華動作頻頻。
2024年最新加入戰局的是聯博基金,聽名字,似乎沒什麼名氣,但這家外資獨資公募母公司,在華爾街可謂名氣頗大,並不亞於貝萊德、富達基金。
聯博集團於1967年成立於美國,1988年於紐交所上市。50多年來,這家資管機構的足跡遍及全球,旗下有150位基金經理管理不同類別的資產。
中國成爲其最新“攻佔”的市場,這家外資機構在A股市場,能克服許多外資“水土不服”的尷尬境地嗎?
公告有乾坤
5月28日,聯博基金對外披露公告,,經股東聯博香港有限公司決定,聯博基金的註冊資本由原來的2億元人民幣增加至3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開業不到半年時間,這家外資公募就開始增加資本金。
今年1月聯博基金獲得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成爲在中國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外資獨資買方機構。3月11日,這家公募推出面向中國基民的產品“聯博智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開始在多個代銷渠道募集資金。
通常來講,企業增資目的是爲了擴大經營規模,拓展業務,提高公司的資信度。因此,公司資本實際上需要隨着公司經營活動的發展變化而發生變化。
翻看聯博基金過往公告,,該機構僅有一家股東,即聯博香港有限公司,屬於港澳臺法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形式。
會計學中有一種邏輯,公司增加資金本的一個目的是保持現有的運營資金,減少股東收益分配,抑或是調整現有股東結構和持股比例,改變公司管理機構的組成。
但對於當前在華展業的外資私募,外商獨資是一個穩定形式,由海外大型資管公司通過在亞洲的實體,直接出資在中國內地設立公募機構。
基於此邏輯,聯博基金增資可能更多是出於業務本身層面的考慮,或涉及運營層面的開支問題。
請人要花大錢
一家公募運營層面的開支,自然與人力資源有關。
公募需要的崗位衆多,涉及基金經理在內的投研人員、市場銷售、行政人員、後臺運營人員等等。
此外,還有一羣高級管理人員。
這些人員都需要錢,外資機構吸引熟悉中國本土市場的人,自然不會手軟。
來看看具體陣容吧!
比如:聯博基金的基金經理朱良,資歷頗深,1997年獲得北京大學數學系基礎數學專業學士學位,兩年後拿到匹茲堡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加入聯博集團,屬於聯博基金母公司的“老人”,有着多年投資組合經理之經驗。
聯博基金總經理錢峰,曾經在威靈頓資管、景順集團、聯博集團旗下機構任職,從業經歷豐富。
上述背景的人士,每年給付的薪酬是多少?
畢竟,聯博基金的產品剛剛上線,未來公司的主要收入都是管理費收入,也就是1.2%/年費率。
數據顯示,聯博基金首個產品募集規模約5億元,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4494戶。其中,聯博基金的從業人員認購該基金的份額爲501.81萬份。
只不過現在產品還在建倉期,管理費收入僅僅是蜻蜓點水。
試算一下:如果上述5億元規模能夠穩住一年,那麼聯博基金的年收入(先不看自然年)就能有600萬元人民幣。
當然,如果業績不佳,或者淨值漲得太慢,基民自然會贖回,規模也會隨之縮水,管理費收入自然隨之下降。
而多數情況是,很多基民都是把基金當股票一樣炒作,市場一旦波動率上升,申購贖回拉扯就會加大。
主觀+量化投資?
截至目前,聯博基金旗下只有一隻產品,就是上文提及的聯博智選混合。
仔細閱讀基金招募說明書,有諸多疑問待解。
投資策略的描述上,聯博基金如下文字,投資者需要關注一下:
其一,本基金以價值投資作爲核心理念,主要投資價值被低估、並具備正向催化劑的高質量企業。
其二,基本面研究員對上市公司做出以現金流量爲基礎的長期盈利預測、並研究可能出現的調降風險。
其三,量化研究專注分析當前市場生態,判斷獲取阿爾法(alpha)收益的來源。
其四,本基金的多因子量化模型亦充分反映價值投資理念,試圖捕捉價值被低估、並具備正向催化劑的高質量企業。
一個關鍵問題就來了:上述基金究竟是主觀選股,還是量化選股?
一邊是基本面研究,另一邊是多因子量化模型。
熟悉基金行業運作的投資者想必都知道,基本面研究的價值投資,操盤的基金經理通常以集中度較高的持倉捕捉市場機會。
而量化基金通常分散持股,捕捉量價等機會尋求超額收益來源。
當然,聯博基金可以對此反駁,認爲自己能夠將二者“融合”在一起。但目前市場的生態,能夠給二者“融合”提供很好的收益來源嗎?
畢竟,國內已經有30家百億量化私募,聯博基金能夠與他們正面競爭嗎?投資靈活度能夠像量化私募一樣嗎?我們將繼續跟蹤觀察。
※此文爲翠鳥資本原創文章,未獲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