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功能、成員國、過往爭議一次看

聯合國大會表決把俄羅斯逐出人權委員會。(圖/美聯社)

聯合國大會針對是否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進行表決,結果有93票贊成、24票反對、58票棄權,俄國遭停權。俄國侵略烏克蘭,讓這個聯合國機構成爲各界矚目焦點。

●理事會功能

創立於2006年3月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取代了原先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人權理事會是聯合國體系內一個會員國政府間的機構,負責加強促進和保護全球人權、處理侵犯人權現象並提出建議。

人權理事會能商討必須全年予以關注的人權主題和現象,開會地點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辦公室。人權理事會由聯合國47個會員國組成,由聯合國大會(General Assembly)選出,並定期改選。

人權理事會每年舉行3次例行會期,也可就當下發生的人權侵害事例與緊急狀況,召開不限次數的特別會議。人權理事會還能針對發生人權侵害事件的國家,或殘障權益和法外處決等須要關注的特定主題,提名特別報告員。

●結構和成員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47席中,亞太地區國家佔13席、非洲地區13席、東歐地區6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8席、西歐及其他國家集團7席,目前47個成員國如下:

非洲地區:貝南、喀麥隆、象牙海岸、厄利垂亞、加彭、甘比亞、利比亞、馬拉威、茅利塔尼亞、納米比亞、塞內加爾、索馬利亞、蘇丹。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古巴、宏都拉斯、墨西哥、巴拉圭、委內瑞拉。

亞太地區:中國、印度、印尼、日本、哈薩克、馬來西亞、馬紹爾羣島、尼泊爾、巴基斯坦、卡達、南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烏茲別克。

西歐及其他國家集團:芬蘭、法國、德國、盧森堡、荷蘭、英國、美國。

東歐地區:亞美尼亞、立陶宛、蒙特內哥羅、波蘭、俄羅斯、烏克蘭。

選舉理事會成員時,必須考慮候選國在促進和保護人權方面的貢獻。當選國任期3年,最多可連任一次。聯合國大會若有2/3成員國同意,可中止嚴重違反人權國家的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

●過往爭議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從2018年起採取新的協商機制,參選國必須事前取得所在選區的同意,變相排除所有競爭,結果從當年起,人權紀錄不佳的國家接連高票當選。

人權狀況備受爭議的菲律賓、喀麥隆、巴林、索馬利亞、孟加拉和厄利垂亞等國,都在2018年全部順利當選。

同年,美國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長期對以色列存有偏見、食古不化缺乏改革等理由,退出人權理事會。美國直到2021年10月才重返人權理事會。

2019年,委內瑞拉、利比亞、蘇丹等國也在改選紛紛進入人權理事會,2020年又加上因侵犯人權而惡名昭彰的中、俄兩國。

在美國缺席人權理事會期間發生了許多爭議,2019年澳洲、比利時和加拿大等22個成員國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中國停止對新疆穆斯林所有侵犯人權的行爲。

但菲律賓、俄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等37國常駐日內瓦大使則聯名致函聯合國,表達對中國新疆政策的支持,還稱讚中國在人權方面成就卓越。

2020年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4次會議上,歐美27國聯署反對北京通過「港區國安法」,指控中方「破壞一國兩制」。

古巴、巴基斯坦和緬甸等52國則發表聯合聲明予以支持,指不干預主權國家內政是聯合國憲章以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必要原則。(編輯:陳彥鈞/核稿:楊昭彥)11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