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AI PC出貨量環比增超兩倍 楊元慶:這只是個性化AI第一步

持續火熱的AI PC,在重要龍頭財報中亮出“成績單”,市場可以從中觀察到二級市場火熱背後,究竟是否真有落地進展。

8月15日,聯想集團公佈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2024/25財年第一財季業績:營收1119億元,同比增長20%;按照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淨利潤近2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PC以外業務佔比近47%,再創歷史新高。

僅僅從PC市場來看,驗證了全球PC市場復甦動能。在本財季,聯想集團核心主業個人電腦業務全球市場份額近23%,運營利潤率8.8%,高端產品佔比達31.6%。

拆解背後原因,一方面受益於新一輪商用換機週期,另一方面則是AI PC帶動。此前,聯想在行業率先定義並上市具備5大特性的AI PC。按照Canalys的最新統計,聯想AI PC出貨量環比增長高達228%。

在8月15日的業績交流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從我們觀察來看,聯想的AI PC出貨量,周比周都在提升,使用活躍度很好,市場都在真正使用AI PC中的AI功能。”

從PC產業來看,在擺脫了連續七個季度的下滑之後,全球PC市場穩健復甦。據IDC統計,2024年4—6月,全球市場PC出貨量達到6490萬臺,同比增長3%,爲連續第二季度保持增長。Canalys最新數據則顯示,4—6月,全球AI PC出貨量達880萬臺,已佔PC總出貨量的14%。

消費電子的復甦週期,並非只體現在PC市場方面,其他智能設備業務也實現高增長。本財季,聯想平板電腦營收同比增長超30%,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8%,並在亞太、歐洲-中東-非洲大區表現尤爲亮眼,營收同比增幅分別高達245%和59%。

從中依然可以看到整個產業的變化。實際上,相較於PC,同期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出貨量增長更加顯著。IDC統計,4-6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6.5%,平板電腦出貨量同比增長則高達22.1%。

“這並沒有超出我的預期,而是在聯想的戰略規劃之內。”楊元慶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該業務首先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實現高速成長,尤其在發達國家市場,成爲領先的品牌之一。同時也在謀劃在中國市場的增長,重回主流。

楊元慶介紹,聯想手機業務採用“保衛+進攻”相結合的策略,以前在北美和拉美市場比較強,拉美市場份額超過20%,部分產品在美國市場份額甚至超過三星;未來聯想手機業務將更大力度地進軍歐洲、亞太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發力高端化,同時充分把握AI手機機會,此外還要加強服務增值。

在聯想看來,整個智能設備的復甦週期還在延續。例如,隨着向Windows 11 的過渡和AI PC供應量的提升,全球PC市場有望加快進入新一輪的換機週期。對於備受關注的AI PC出貨量,Canalys預測,2024年全球出貨量將達到4400萬臺,2025年有望達到1.03億臺。

聯想方面表示,公司已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推動包括AI PC和AI手機在內的下一代人工智能設備儘快上市。同時,通過Smart Connect 升級多設備連接,以創建具有無縫 AI體驗的統一生態系統。

從本次財報來看,還包括其他一些業務亮點。比如,在雲基礎設施業務強力增長的推動下,ISG基礎設施業務集團在第一財季實現營收229億元,同比增長65%,創下歷史新高。存儲、軟件和服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近60%。在能耗方面獨具優勢的海神液冷服務器營收同比增長超過50%。

再比如,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第一財季營收136.5億元,同比增長10%,運營利潤率21%,自創立以來已經連續13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和超過20%的運營利潤率高速增長。

從今年開始,市場普遍認爲,人工智能的下半場已經開啓,“AI向實”正成爲整個行業擠泡沫之後的顯著特徵,落地人工智能應用將成爲市場決勝的關鍵。

聯想方面認爲,這一過程中,公共人工智能同個人人工智能、企業人工智能共存互補的混合式人工智能將是大勢所趨。而這一趨勢的明朗,將爲設備、基礎設施、解決方案與服務市場帶來新機會。因此,將在持續多年投資於人工智能和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憑藉全棧式人工智能的產品組合與方案服務能力。

在業績交流會上,楊元慶強調,AI絕不是泡沫,一定會越來越深入地運用到每個人工作和效率提高上去。但他同時強調,不能千軍萬馬過一個獨木橋,不能全部賭在大模型上,不能都賭在通用大語言模型上。“實現AI不只有這一條路,模型算法可以很多種,真實的世界也不是隻有語言,從這個角度來看,AI一定不是泡沫。”

楊元慶認爲,只有公共智能是不夠的,一定是公共智能、私有智能構成的混合智能,這纔是大方向。“賭在這個方向上,一定不會錯。因此聯想才大力度推AI PC,就是爲了幫助每個人實現個性化AI第一步。企業方面,包括排產、監測機器故障,預測需求等,未來也都需要AI來推動。”

“這些還都只是第一步。”楊元慶認爲,最終情況可能是每個人都有一個AI Agent,跟人如影隨形伴隨着,利用存儲在所有設備上的數據,構成強大的個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