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清華淵源深 陸生緬懷梅貽琦

陸生參訪團4日下午參訪臺積創新館,離開前奧運金牌名將馬龍(首排右三)、楊倩(首排右四),與在場守候的粉絲大合照。(王惠慧攝)

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的陸生團4日上午前往新竹清華大學參訪,於名人堂進行兩岸清華交流,但一行人抵達時遭強烈抗議,嗆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不敢拿中華民國國旗,支持與反對雙方激烈互嗆,採訪數度被打斷;下午則透過新竹縣長楊文科私下安排,參訪竹科探索館、臺積創新館,順利完成陸生團最後一天參訪行程。

兩岸的清華大學有深厚淵源,不過4日早陸生還未抵達時,現場已聚集數十位以清大學生爲主的羣衆,高舉白布條、揮舞中華民國國旗,訴求「交流要平等,民主是前提」,另有數十位清大學生、民衆在場歡迎,雙方一再喊話叫陣。

參訪團員下車抵達清華名人堂後,現場爆激烈衝突,抗議與歡迎羣衆一度推擠,蕭旭岑受訪發言時,數度被抗議聲打斷。

交流時,前總統馬英九與北京清華學生步行到梅園,緬懷前校長梅貽琦,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娓娓道來梅在臺建校與梅園的歷史。賀陳弘說,梅貽琦生於1889年,後考取清華留美學生,是清華的校友、大學長,學成後返校任教,1931年被師生推舉爲校長,在大陸時期擔任17年北京清華校長,包括8年對日抗戰時期與北大、南開成立西南聯大,擔任西南聯大的常務委員,實際負責校務。

賀陳弘說,梅貽琦1948年到1956年在美國負責協調處理庚子賠款清華基金事宜,1956年到新竹創建臺灣清大校園,當時還建立東亞第一個教學用原子爐,至今仍在使用,直到1962年辭世。梅貽琦在兩岸清華共服務46年,其中23年擔任校長,是全球清華人共同的校長。

陸生團下午再前往竹科,參訪竹科探索館及臺積電創新館,新竹縣府秘書長李安妤代表縣長楊文科送上在地東方美人茶。陸生們在臺積創新館停留約1小時,這也是此團表定最後一個臺灣參訪行程,5日上午11時將搭機離臺。被問到是否想再來臺灣?陸生回答:「會!肯定會再來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