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丨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引資態勢和未來前景?——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八
(原標題: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丨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引資態勢和未來前景?——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八)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引資態勢和未來前景?——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八
新華社記者潘潔、劉羽佳、段續
近段時間,我國吸收外資有所下降。一些外媒便藉此炒作“外資撤離”“中國不可投資”“中國投資環境惡化”,渲染在華投資“風險”,唱衰中國經濟。
事實果真如此嗎?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引資態勢和未來前景?全國兩會期間,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代表委員和權威部門相關負責人,並同跨國公司和商協會負責人對話。
“外資撤離中國”?——超萬億元引資規模印證中國依然是全球投資熱土
2023年,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1億元,同比下降8%。
新設外資企業數量的穩步增長,彰顯全球工商界對中國市場未來的信心。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波動,則來自疫情的“疤痕效應”、 地緣政治等多重外部因素的衝擊。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人員跨境往來、招商考察交流等活動受限,外商投資特別是綠地投資往往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項目洽談簽約、設立企業、建設、投產有時甚至持續數年,反映在實到外資數據上會有滯後。此外,一些國家推動產業和資金迴流,出臺涉華投資限制措施,干擾了正常的跨國投資決策。
“近年來招商引資面臨的國際競爭愈加激烈。”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貿促會會長劉勁鬆說,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出臺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會對我國吸引外資帶來壓力。
放眼全球,世界經濟艱難復甦,經濟不確定性和利率高企對全球投資造成影響。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顯示,儘管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體實現增長,但如果剔除幾個投資中轉地,實際下降了18%。
在全球跨國投資低迷、引資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中國的引資“成績單”可謂來之不易——
引資規模仍處於歷史高位。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含金融類投資)首次突破1萬億元,2021年、2022年連續平穩增長。2023年吸引外資仍保持了萬億元規模,處於歷史第三高水平。
引資結構持續優化。2023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引資4233.4億元,佔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重爲37.3%,較2022年提升1.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我們在與全球客戶交流中感受到,中國作爲不容忽視的巨大市場、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依舊是吸引全球投資的熱土。”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說。
“中國投資環境惡化”?——政策發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中國營商環境怎麼樣,企業最有發言權。
中國貿促會《2023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受訪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爲4.36分(滿分5分),近九成受訪企業評價爲“滿意”及以上。
中國美國商會不久前發佈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受訪企業2023年財務狀況較上一年有所改善,對未來兩年業務前景更爲樂觀。50%的受訪企業將中國列爲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
優化營商環境,中國一直在努力。
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工作任務時提出,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標準制定,推動解決數據跨境流動等問題。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提升外籍人員來華工作、學習、旅遊便利度。
“中國的營商環境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爲包括佳能在內的各企業提供了優渥的生存發展土壤。”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小澤秀樹說,佳能也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並被採納,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貢獻力量。
問題從企業中來,政策到企業中去。
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施行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推動“外資24條”各項舉措加快落地見效,解決外籍來華人員遭遇的移動支付問題,擴大免籤國家範圍……中國不斷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服務保障,及時迴應和解決企業關切,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堵點。
1月26日,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預批量生產正式啓動。這一總投資超過350億元的項目順利推進,得益於當地高效有力的政務服務。
項目建設過程中,吉林省長春市通過並聯審批、聯合驗收、容缺辦理等方式,壓縮審批時間,設立“項目秘書”等制度,政府工作人員扎進企業“上班”,及時幫助解決各項問題。
“打造精準高效的政策環境、近悅遠來的人才環境、敢闖敢幹的創業環境、安心舒適的生活環境,這些舉措能有力提升投資吸引力。”全國人大代表、長春市市長王子聯說,要強化政府服務意識,暢通政策兌現“最後一公里”,在體制機制改革上先行先試、探索創新。
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不少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蔣穎委員帶來了關於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涉外法律法規制定和執行的一致性、協同性、可預期性的提案。“我們需要加大‘準營’政策執行力度,讓外商不僅‘來得了’,更要‘幹得好’。”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說,要進一步提高我國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解釋好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等法律的出臺背景和執行情況,迴應一些海外媒體的不實報道,解除外資企業疑慮。
“中國不可投資”?——跨國公司與中國市場在“雙向奔赴”中互利共贏
連日來,全球各大媒體持續報道中國兩會,跨國公司高管關注中國兩會,進一步凸顯中國市場在全球工商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經濟韌性強、動力足,中國市場規模和潛力大,跨國公司和全球資本看好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說。
中國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正在向全球展開,更多高水平開放舉措正在到來。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
“關稅總水平已經降至同世貿組織發達成員相當水平”“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縮減到31項以下”“服務業開放加速推進”……中國兩會上傳遞出清晰的信號。
“目前,臨港新片區正在打造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加快跨境數據的‘一般數據清單’和‘重要數據目錄’編制,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基礎設施建設。”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國華說,這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來華投資興業。
當前,跨國公司正以“提質換擋”的投資擁抱中國市場——
就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夕,跨國製藥企業阿斯利康宣佈:投資4.75億美元在華新建小分子藥物工廠,上海成爲其第五大全球戰略中心。
第七屆進博會已簽約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近200家;肯德基中國門店規模突破1萬家,數量超過美國本土;空中客車在歐洲之外首個飛機全生命週期服務項目在成都投入運營;美國商會訪華團、日本經濟界訪華團、世界銀行執行董事訪問團等紛紛到訪中國……全球工商界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中國市場的看好。
“中國的醫療‘大健康’市場,無疑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GE醫療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說,GE醫療中國銷售額裡中國製造的產品佔比已經從三年前的30%多提升到現在的80%。
在中國,爲中國;在中國,惠全球。
“中國對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和不少美國企業的發展方向十分契合。”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說,中國服務業的進一步開放將爲美國公司提供發揮其專業知識、技術和能力的機會,美國公司也可以爲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多貢獻。
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總裁尹正說,去年施耐德電氣在華成立了數字配電中國研發中心、中國研究院自動化研發中心、AI創新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借力中國創新優勢,我們將更多‘中國智慧’輸向全球。”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無論當下還是未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獨一無二,創新應用場景豐富,高素質人才充沛,全球競爭力顯著。中國爲全球產業繁榮注入新動能,爲跨國企業構建全球競爭優勢帶來新的機遇。”蔣穎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