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粟書法大展開幕 最大規模作品展還原百年人生
劉海粟書法大展開幕,展出作品超過200件
最大規模作品展還原百年人生
“百年吞吐——劉海粟書法大展”昨天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展出作品超過200件,是劉海粟美術館建館以來最大規模的劉海粟書法專題研究展,也是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劉海粟書法作品大展。
“最震撼的不是規模,而是劉海粟100年人生中,如何打通書法與繪畫、書法與詩歌、書法與中國美術教育之間的傳承、創新、創法、創造關係。”劉海粟美術館副館長、總策展人靳文藝介紹,“它是一部鮮活的書法教科書,也是劉海粟學習書法的人生勵志故事。”
展覽從不同的切面聚焦劉海粟這位名師大家的作品,全面、立體、鮮活地呈現劉海粟書法的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和當代意義,展現中國書法的獨特文化魅力。劉海粟美術館全館所有展廳均用來呈現這一重磅展覽。
劉海粟出身江南富庶的書香門第,3歲即在母親懷抱中誦讀詩書,5歲開始臨帖學畫。家學淵源和深厚的江南文化,爲他的書法和繪畫打下堅實基礎。他25歲帶藝拜師康有爲,後來又遍臨各家法帖碑版。歷盡千帆之後的“衰年變法”更是令其書法達到人書俱老的忘我境界。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爲山評價,劉海粟先生書法造詣深厚,更以畫意入書,點畫間節奏、韻律、章法、墨氣,與畫作之跌宕生姿相映成趣。題款之處匠心獨運,字字珠璣,錯落有致,提按頓挫間盡顯大家風範,轉折疾澀中渾然天成,字畫之間,相輔相成,交相輝映,彰顯出劉海粟對藝術的深刻洞察與獨特追求。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說:“劉海粟先生生長的時代,正是從清代阮元、包世臣直到康有爲,形成了完整的碑學體系的時代。劉海粟先生完整準確把握住了這一時代藝術發展規律,從篆書入手,兼具商周金文的凝重古樸、漢魏碑刻的剛健厚實和宋元法書的使轉流美,不拘泥於一碑一帖,也不囿於某家某派,兼收幷蓄終歸化爲自我,經典傳承實爲推陳出新。”
本次展覽,邀請觀衆步入劉海粟書法藝術的殿堂。展覽分爲6個篇章,由6個不同的主題展開敘事。第一篇章“詩書傳家、筆歌百年”,講述劉海粟學習書法的歷程;第二篇章“見字如晤、紙短情長”,呈現劉海粟的信札手稿及家書;第三篇章“吐故納新、蟬蛻龍變”,呈現劉海粟書法藝術的學術分析;第四篇章“四海風雲、百年滄桑”,講述劉海粟的書法與人生;第五篇章“筆耕墨舞、紙上江山”,講述劉海粟繪畫裡的書法;第六篇章“滄海一粟、壯麗一生”,講述劉海粟的藝術人生。
展覽囊括了目前劉海粟書法的所有精品力作。劉海粟最長書法手卷《臨散氏盤銘》也在展品之列。
展品中還包括《存天閣》匾額,這是康有爲爲劉海粟的工作室所題寫的齋名。這塊牌匾見證了康有爲與劉海粟的一段師徒情誼。劉海粟非常珍視,一直將其掛在上海美專的工作室,新中國成立以後院系調整,他又把牌匾拿回家,掛在自家畫室正對客廳的樑上。對於“存天閣”這個名字,劉海粟喜愛有加,他有一方“存天閣”的章,後來他的藝術隨筆文集,也叫《存天閣談藝錄》。
展品《臨黃石齋松石圖》,背後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這是劉海粟在1937年臨摹的明末畫家黃道周名作《松石圖》。黃道周的原作,劉海粟的臨摹,兩件作品之間,還蘊含着一段曲折的故事。黃道周的原作曾爲劉海粟收藏,他評價這張畫是“於風煙無人之境,疏淡高潔”。1937年,上海淪陷。在這個時期,劉海粟的上海美專也陷入了巨大的經濟困境,劉海粟多方借貸籌款,仍無以爲繼。萬不得已之時,他忍痛將這幅畫賣給了一位廣東的朋友。在劉海粟與這張至愛的畫作揮手作別之際,他用一整天的時間,把原作臨摹下來,也就是觀衆現場看到的這幅作品。
劉海粟爲救學校而忍痛割愛,賣掉珍藏畫作的事,引起當時文化界諸多人士的同情和讚許,郭沫若、蔡元培、李仲乾、王世傑、王個簃諸先生都在此《臨黃石齋松石圖》上拖尾題跋。
此次展覽還展出5件劉海粟寫給妻子夏伊喬的書信。書信的內容,既有對家國天下的關心,有對藝術理念的探討,也有與親戚朋友往來,談及家長裡短。在這些信裡,觀衆會看到大藝術家對身邊事的吐槽。他吐槽那些慕名而來的粉絲,他寫道“每天來人太多,厭倦已極,張紀恩前天清早就來,還同了三個青年,小青年給揮出去了”,又說“我又不是熊貓,看什麼”,從這裡字裡行間中,一個立體的、豐富的、有趣的劉海粟躍然紙上。(記者 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