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更年期專輯:1/2人的必經之路,她們該被怎樣對待

·“輿論已經從對更年期的‘安靜忍受’轉到‘大談特談’。我們在更多地討論更年期相關話題,這是件好事。現在我們需要將其擺到中間位置,將更年期正常化。任何想談論更年期的人都可以談論,媒體會報道多種多樣的更年期經歷,而不僅僅是某些網紅(celebrity)的恐怖故事。”

更年期女性需要得到什麼關注?

更年期,也稱圍絕經期(perimenopause),對女性來說,是指卵巢功能從旺盛狀態逐漸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包括絕經和絕經前後的一段時間。

數據顯示,中國城市婦女絕經年齡平均49.5歲,農村婦女平均爲47.5歲。絕經期婦女身體及精神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部分婦女能平穩度過這個階段,但也有很多婦女會被一系列症狀所困擾,影響身心健康。

更年期是健康衰老的一部分

2024年3月6日,《柳葉刀》(The Lancet)雜誌推出“2024 更年期專輯”(Menopause series 2024),共發佈四篇相關論文。其中一篇論文指出,更年期是世界上二分之一的人口必經的人生階段,對更年期的描述通常比較消極,然而,每個女性的更年期經歷均是獨特且差異巨大。

《柳葉刀》更年期專輯認爲,將女性更年期過於簡單地描述爲“通過絕經激素治療解決的健康問題”缺乏證據基礎,而且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思考:如何看待世界各地的更年期女性,她們應該被怎樣對待。

其中,一篇論文的作者、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墨爾本皇家婦女醫院(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nd Royal Women’s Hospital)的Martha Hickey教授指出:“更年期總被誤解爲預示身心健康下降的醫學問題,其實不然。許多女性在更年期及之後都過着滿意的生活,爲工作、家庭生活和社會做出貢獻。改變原有說法、將更年期視爲健康老齡化過程的一部分,可以更好地爲女性賦能,順利渡過這一人生階段,並減輕那些尚未經歷更年期女性的恐懼不安心理。”

論文強調,改變既往對更年期的描述,將更年期視爲健康衰老過程的一部分,將有助於減輕對更年期的污名化與過度醫療,這需要得到醫生、研究人員、工作單位以及更廣泛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此次專輯的共同作者之一、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陳蓉此前對媒體表示,“就像人要長大就要經過青春期一樣,人要長壽,也必然經歷更年期,更年期應該是一箇中性詞,需要治療的只是更年期綜合徵。”

過去人們普遍認爲,更年期與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關。但《柳葉刀》更年期專輯調查了絕經與抑鬱之間的關係,並未證實兩者的相關性。在12項研究中,有兩項研究報告顯示,更年期女性抑鬱症狀有所增加,三項研究發現抑鬱症狀沒有增加,其餘七項研究得出的結果不一。在對以上研究及其他研究進行調查後,專輯得出結論:並沒有確鑿證據表明所有女性在絕經過渡期會有較高風險罹患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疾病或自殺。

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 )的Lydia Brown指出:“有些女性的更年期體驗極爲不適,她們通過激素療法得到緩解,這當然是事實;但情況並不全是這樣。現實情況要更復雜,有些女性的更年期感受是中立的,有些女性則強調了好的方面,比如擺脫了月經和痛經。更年期目前得到很多關注,這是一個機會,可以讓人們認識到更年期是女性健康衰老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只要有合適的準備與支持,就無需擔心。”

楊桃正在經歷更年期,她告訴澎湃科技,自己經歷更年期已有4-5年,最顯著的身體表現是潮熱、盜汗、心悸,“有時候靜止不動也會忽然冒一身汗,但對日常生活影響不是很大,目前還沒有極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並未醫治。”

更年期綜合徵需要醫治嗎?

陳蓉認爲,更年期綜合徵的根本原因在於女性體內雌激素減少,進而通過幾乎遍佈女性全身所有組織和器官的受體,引發多種症狀。要對更年期綜合徵進行系統診療,目前最合適的科室是婦科內分泌科。

Martha Hickey也表示:“我們呼籲採取因人而異的方法,讓女性獲得準確、一致且客觀的信息,從而在絕經過渡期做出適合自己的知情決策;其中可能包括在與醫生討論過風險與獲益之後,針對潮熱和盜汗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很輕微,也可能非常嚴重)採用絕經激素治療(又稱MHT)。有些女性還可以選擇認知行爲療法等心理治療,以減輕潮熱和盜汗帶來的心理影響並改善睡眠。”

MHT是目前國際主要的更年期綜合徵的治療方式,是一種以補充雌激素爲核心的綜合療法。這一療法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因效果顯著,在當時就迎來第一個應用高潮,到20世紀70年代,數據表明,激素療法使得子宮內膜癌發病率上升,絕經激素治療隨即迎來低潮。醫學界後來發現,在補充雌激素的同時相應添加孕激素,既能保留激素治療的益處,又能規避新的健康風險,激素療法才迎來第二個應用高潮。

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一項基於27347名健康絕經後女性的大型研究發現,雌孕激素浸潤性乳腺癌的發病率超過了預定標準,絕經激素治療再次陷入低谷。這項調查的隨診時間後來被延長至20年。截至2020年的隨診結果顯示,雌孕激素治療從數值上增加了乳腺癌發生率,但沒有明顯增加乳腺癌死亡率;對於切除了子宮、僅使用雌激素治療的患者,則降低了乳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

直到目前,中國的絕經激素治療還在初步發展階段,使用並不多。楊桃稱,自己也考慮過使用激素,但若雌激素用量把握不好,很容易對乳腺造成影響,“身邊人基本都沒使用過此方法,除非盜汗等症狀很嚴重。”

對乳腺癌的擔心確實是很多更年期女性不使用MHT的主要原因,但據陳蓉介紹,絕經激素治療造成乳腺癌的風險並不如人們想象中大。美國2022年關於絕經激素治療的最新指南上就提到,以葡萄酒來類比,激素治療引發乳腺癌的風險會略高於每天喝一杯葡萄酒,但低於每天喝兩杯葡萄酒。

關於乳腺癌,陳蓉提到:“體重過胖,抽菸喝酒,甚至長期的情緒不好,這些都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因此需要首先提醒女性,到這個年齡要注意篩查乳腺癌;其次,我們要優化藥物,降低風險,而不是簡單拒絕一種治療方式。這種簡單拒絕可以理解爲因噎廢食。”

《柳葉刀》更年期專輯提到,社會對更年期有所重視這件事值得肯定,但對於媒體傾向關注一些極端的更年期負面體驗也表示擔憂,部分媒體將更年期描述成一種預示着女性健康會嚴重衰退的痛苦,只能通過MHT來解決。

更年期綜合徵到底治還是不治?應該怎麼治?陳蓉認爲,MHT是治療更年期綜合症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治療更年期綜合徵需要綜合措施,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醫生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關注更年期,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柳葉刀》專輯呼籲衛生專業人員、研究人員、工作單位等,爲更年期女性賦能並提供支持,確保她們擁有足夠的更年期知識,能在需要時尋求有效的幫助。

一項有關更年期症狀的綜述提示,潮熱和/或盜汗影響多達80%的女性,其中超過三分之一(38%)的50歲女性症狀嚴重程度描述爲中度至重度。

“絕經激素治療是最廣爲人知的藥物療法,數據顯示,絕經激素治療在緩解潮熱和盜汗方面的效果比其他藥物略勝一籌。然而,沒有一種藥物能夠可靠地解決更年期所有負面體驗,商業公司也影響了絕經激素治療的宣傳方式,使其他有效的替代方案黯然失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赫伯特-韋特海姆公共衛生與人類老齡科學學院(UC San Diego Herbert Wertheim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Human Longevity Science)的醫學專家Andrea La Croix表示。

“臨牀醫生還應探討其他控制更年期症狀的辦法,如針對潮熱和盜汗的認知行爲療法。認知行爲療法還可減輕壓力,改善睡眠和情緒。改變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同樣有益於睡眠和情緒,並能改善長期健康狀況。《柳葉刀》專輯旨在提高女性對有證據依據選項方案的認識,這樣她們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來度過更年期,而不用覺得受到評判或有病恥感。”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Myra Hunter教授補充道。

《柳葉刀》專輯認爲,女性應當能夠以可理解的形式獲得有關更年期的準確的循證信息,且這些信息是在沒有不當商業因素影響的條件下獲得的,例如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我的更年期計劃(My Meno Plan)”網站。

專輯呼籲,對女性優先關注的更年期問題開展更多研究。例如,40多個國家目前正在開展一項全球絕經優先事項設定合作計劃(Menopause Priority Setting Partnership),以制定一項最新的、以患者爲中心的研究議程。

工作單位可以通過創建開放包容的支持文化,在支持更年期女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根據英國健康與安全執行局(UK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的數據,45-54歲的女性比其他年齡段的女性和男性擁有更大工作壓力。

一項在137名女性中進行的質性研究報告稱,女性希望她們的上級能夠了解更年期的相關信息,擁有同理心,同時理解工作環境可能會在一定情況下加劇更年期症狀。

《柳葉刀》專輯還強調,社會對中老年女性的看法需要有實質性的轉變,應更多地肯定她們對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她們在有償勞動和無償勞動中的優秀技能,以及她們經常爲多代家庭成員提供的照護。

慈善機構“更年期咖啡廳”(Menopause Cafe)的創始人Rachel Weiss表示:“輿論已經從對更年期的‘安靜忍受’轉到對其‘大談特談’。我們在更多地討論更年期相關話題,這是件好事。現在我們需要將其擺到中間位置,將更年期正常化。任何想談論更年期的人都可以談論,媒體會報道多種多樣的更年期經歷,而不僅僅是某些網紅(celebrity)的恐怖故事。”

在楊桃看來,更年期的體驗其他人很難理解,“更年期只有部分女性會經歷,且症狀不一,當沒有諸如疼痛等很外化的症狀時,很多人會覺得你很矯情,會認爲:不痛不癢的,至於嗎?但當潮熱和心悸忽然來襲,那種焦躁難耐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

陳蓉說,“很多女性接受的是比較傳統的利他教育,要去幫助家庭、幫助丈夫、幫助孩子,但到了這個年齡段,更年期帶來變化,恰恰是在提醒女性,要把目光轉回自己身上,怎樣把現有的生活變得更好,纔有能量去輻射他人。”

(文中楊桃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