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美術館20週年展 蔡佳葳重新想像當代喜瑪拉雅藝術
臺灣藝術家蔡佳葳再度受邀於紐約魯賓美術館展出。(文化部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紐約魯賓美術館推出建館20週年大展《重新想像:喜瑪拉雅藝術的現在》,臺灣藝術家蔡佳葳應邀以「兩界」及「五空行母系列」作品參展,與31位國際藝術家作品聯手呈現喜馬拉雅藝術。魯賓美術館近日宣佈將於10月關閉紐約現址,轉型爲無牆美術館,這也是館方轉型前的最後一檔展覽,展出時間至10月6日。
《重新想像:喜瑪拉雅藝術的現在》關注全球化議題,藝術家們融合傳統與當代,重新想像個人身分的演變,透過與美術館藏品的對話,重塑傳統喜馬拉雅藝術的主題、符號和敘事。展出作品以繪畫、雕塑、聲響、錄像、裝置及表演等形式,探討社會正義、移民遷居、文化商業化、地緣政治、性別和身分認同的流動性,以及個人靈性、情感、記憶與歸屬感等課題,共計50件當代作品,其中23件爲全新委託創作,與館方既有的48件喜馬拉雅藝術藏品共同展出。
「兩界」是由一千多塊玻璃和鏡子組成的大型裝置,靈感來自藝術家在日本高野山看到的藏傳佛教真言宗曼陀羅圖形。兩界指的是「金剛界」與「胎藏界」,分別以鑽石代表父性不可毀滅的力量,以及母胎形玻璃所代表的女性力量;「五空行母系列」則使用從中亞傳到東亞的礦物石料繪製,每個漩渦圖形內可見藏文咒語,以紅、綠、藍、黃、黑五色呈現五方佛,並代表不同的情緒與智慧,向密宗中代表女性能量的五位智慧空行母致敬。蔡佳葳的作品將分別與魯賓美術館的曼陀羅藏品並列展出。
蔡佳葳表示,兩件作品都是疫情期間在臺北所創作。在這段沉澱且專心創作的時間,體悟到佛經中所說,最重要的時刻就是「當下」。她認爲臺灣的藏傳佛教持續傳承、未被中斷,與未曾歷經西方殖民的尼泊爾及不丹有共同的特點,對藝術的思考方式相似。
蔡佳葳創作脈絡多與佛教有關聯,以繪畫、錄像、多媒體、行爲藝術等多種媒材呈現,2019年以《自虛空中迴旋而來》及《香環咒》兩件作品在魯賓美術館展出,這是第二次受邀於同場館展出,並列爲20週年紀念展的重點作品。館方對於蔡佳葳作品融會東方及西方文化,當代與傳統兼備的實力,予以高度肯定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