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財政不佳影響兩岸交流? 國臺辦:陸前三季經濟增速亮眼

兩岸交流示意圖。圖爲參加第三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的師生們在北京慕田峪長城留影。(資料照/新華社)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藍孝威攝)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8日公佈人民幣6兆元的地方化債方案,規模創史上新高,希望拯救地方政府財政困境,並拉動需求帶動經濟增長。財政經費不夠用,是否會影響兩岸相關的交流合作?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迴應,化債方案和兩岸交流完全是兩碼事,「兩岸交流合作的內生動力在民間,這是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她強調,今年前三季,大陸經濟同比增長4.8%,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

朱鳳蓮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11月8日通過的有關決議是對地方財政的有力支持,將大大減輕地方政府化債壓力,進一步擴大地方政府財政空間。

朱鳳蓮指出,兩岸交流合作是造福兩岸同胞的好事,其內生動力在民間,這是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即便面臨民進黨當局不斷阻撓破壞,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仍然是兩岸同胞最強烈的共同心聲。「我相信,兩岸同胞同心協力、相向而行,兩岸交流合作必將走深走實、行穩致遠。」

與此同時,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恐對中國大陸加徵60%關稅。陸委會呼籲臺商能事先做好規畫,言下之意可能之後再到大陸經商會更困難。

朱鳳蓮迴應,經過40多年發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升、領域不斷拓展,保持良好發展趨勢。據大陸有關部門統計,今年1至9月,兩岸貿易額達2124.4億美元,同比增長9%,其中大陸對臺出口556.7億美元,同比增長10.6%;自臺進口1567.7億美元,同比增長8.5%;大陸新設臺商投資企業5725家,同比增長5.6%。

朱鳳蓮指出,相關數據表明,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符合兩岸主流民意。民進黨當局爲謀一己之私,對此橫加阻撓甚至強推兩岸經濟「脫鉤斷鏈」,違背市場規律,損害同胞福祉,不會得逞。

朱鳳蓮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必將爲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更強大的動力、開闢更廣闊的空間。大陸將積極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助力廣大臺胞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成果更好地惠及兩岸民生,造福兩岸同胞。

此外,陸委會日前示警「大陸經濟持續低迷不振」,地方政府以詐騙等理由凍結企業資金或罰款,提醒臺商注意赴大陸投資風險。朱鳳蓮駁斥,這種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是民進黨當局抹黑大陸的慣用伎倆。

朱鳳蓮強調,大陸經濟發展動力足、韌性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今年前三季,大陸經濟同比增長4.8%,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連續7個月保持2位數增長,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和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朱鳳蓮表示,大陸經濟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9.5%,積體電路產量、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6%、22%。前不久發佈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大陸是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創新發展正展現出強大動能和廣闊前景。

朱鳳蓮表示,隨着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重大改革舉措不斷落地見效,一攬子增量政策不斷釋放發展動能,大陸經濟發展前景光明,爲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和深化融合發展提供更強大動力,爲廣大臺胞臺企紮根大陸發展開闢更廣闊空間。

朱鳳蓮指出,近期有關地方和部門將舉辦臺資製造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對接活動、首屆兩岸服務業大會暨第十三屆兩岸暨港澳服務業論壇等活動,爲臺資企業搶抓中國式現代化機遇搭建更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