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第二季實體部門債務增速繼續下行 居民、企業加槓桿意願有限

中國證券報報導,「今年二季度實體部門債務增速繼續下行,年增速降至8.3%,再創2001年以來的新低。」報告顯示,實體經濟債務中,居民、企業和政府的債務年增速分別爲3.8%、7.8%和15.2%。居民債務增速再創新低,企業部門債務增速繼續回落,政府債務增速仍維持在較高位置。「在貸款利率不斷下降的環境下,居民和企業的加槓桿意願有限。政府債務雖然在第二季繼續上升,但仍無法抵消私人部門債務增速的下降,導致總債務增速繼續下降。」

「宏觀槓桿率是一個經濟體的債務規模與名義GDP規模之比」。報告表示,與債務增速下降同步,名義GDP增速也在下降。第二季實際GDP年增4.7%,但名義GDP只上升4.0%,名義GDP增速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低於實際GDP增速。只要債務增速高於名義GDP增速,無論債務增速如何下降,宏觀槓桿率都會上升。

對於「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的提法,報告表示,基於國家資產負債表的宏觀存量結構管理是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關鍵一環,蘊含着豐富的調控和管理手段。當前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已經超過主要經濟體,2021年以來主要經濟體出現了去槓桿週期,私人和政府部門的槓桿率都有所下降,G20經濟體的槓桿率共下降了接近50個百分點,而中國的宏觀槓桿率仍在繼續上升。「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擡高通脹率既有利於提高企業信心,拉動經濟增長,也有利於緩解宏觀槓桿率過快上漲的趨勢,降低金融風險。」

報導稱,今年第二季居民部門槓桿率下降了0.5個百分點,從一季度末的64.0%下降至63.5%;上半年居民槓桿率保持不變。

報告顯示,第二季,居民總貸款增速降至3.8%,其中消費性貸款(包括房貸和普通消費貸)增速降至0.7%。第一季的房貸增速爲負1.8%,其它消費性貸款增速爲8.4%。消費貸增速仍在下降,房貸增速自2023年第一季起已經持續6個季度負增長。個人經營性貸款增速也逐步回落,第二季年增12.2%。

爲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5月17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將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爲不低於15%,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爲不低於25%。同時,各城市可按照因城施策原則,自主確定轄區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限。央行也取消了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

「住房貸款政策的鬆綁帶來了住房交易規模的回暖。」報告稱,十大城市第二季商品房成交套數有所恢復,一線和二線城市在第二季商品房共成交11.12萬套,相比第一季增加了近3萬套的交易量。但從整個第二季來看仍然是處於歷史較低水準,一線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略有回升,二、三線城市房價基本穩定,「積極的政策信號對房地產交易和房地產貸款的拉動作用尚未顯現,政策效果有待觀察。」

消費方面,居民消費增速高於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又高於總收入增速。居民儲蓄率在下降,上半年的居民儲蓄率降至34.4%,低於第一季的儲蓄率,也低於2023年同期的儲蓄率,說明居民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經濟增長。

報告分析指出,第二季末居民部門的存款規模達到人民幣(下同)147.2兆元,相比2023年底增長9.3兆元,第一季增長8.6兆元,第二季度僅增長7,352億元。一方面,新增債務下降,對應的各部門新增銀行存款總和也必然下降,第二季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規模相比第一季末僅上升了2,666億元。另一方面,由於居民部門的儲蓄率下降,居民新增存款的資金來源也有所下降。「預計下半年居民存款增速仍將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全年居民新增存款規模仍在15萬億元以上。」

今年第二季,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從第一季末的174.1%升至174.3%,上升了0.2個百分點,上半年共上升了5.9個百分點。

報導稱,今年2月,央行超預期下調5年期以上LPR 0.5個百分點後,企業貸款利率與金融市場利率均處於較低位置。不過,報告顯示,企業貸款增速仍在下降,二季度末的企業貸款年增速降至10.4%,企業債務增速降至7.8%。「企業的融資成本下降,但貸款意願不強。」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要求,各方面積極盤活存量,防止資金沉澱空轉,企業債務規模資料的低速增長也體現了「擠水分」的效果。在第二季開始規範商業銀行手工補息和其他治理資金空轉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資金空轉的規模下降,金融資料「擠水分」,企業債務(尤其是企業貸款)的增速下降,也拉低了企業槓桿率的上升幅度。報告表示,但當前企業部分融資需求較弱,而資金供給較爲充足,企業債務中仍有「水分」,對存量的盤活還將繼續。

第二季末的表外融資規模與2023年末基本持平,相比第一季末略有下降。報告顯示,自2022年以來,非金融企業的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規模基本保持穩定。企業的融資需求有限,表外融資的增長空間也不大。

報導稱,在存款方面,第二季企業存款年增速降至負2.9%,其中定期存款年增3.2%,活期存款同比增速爲負15.4%。報告分析稱,企業存款需求進一步下降,尤其是活期存款的下降規模較大,這表明企業部門短期內並沒有較爲明確的資金需求,降低了活期存款佔比。

投資方面,第二季投資增速相比於第一季有所下滑,再次回落到與2023年持平的較低水準上,且低於名義GDP增速。房地產投資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上半年房產地業增加值年增長爲負8.15%。報告表示,經濟的亮點仍然在於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等領域的較快速度增長。「穩定經濟增長,要穩定房地產行業,避免出現過快下滑的趨勢,更重要的是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長速度,使其儘可能補足房地產行業下降所留下的缺口。」

今年第二季,政府部門槓桿率從第一季的56.7%上升至57.8%,上升了1.1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政府槓桿率從24.0%升至24.6%,上升了0.6個百分點;地方政府槓桿率從第一季的32.7%升至33.2%,上升了0.5個百分點。從整個上半年的情況來看,中央政府槓桿率共上升了0.76個百分點,地方政府槓桿率共上升了0.85個百分點,政府槓桿率共上升了1.6個百分點。

今年政府債務限額的增加規模比去年提高了2,800億元,其中中央政府提高了1,800億元,地方政府政府專項債提高了1,000億元。報告表示,但考慮到去年地方政府債務的實際新增規模遠高於限額增加規模,今年的政府債務增加規模應該是小於去年的,預計下半年政府槓桿率仍將提升。

報導稱,中央政府債務方面,報告分析稱,上半年中央政府債務上升了1.55兆元,遠高於去年上半年的規模,中央政府槓桿率上升了0.76個百分點,高於去年上半年0.05個百分點的幅度。「如果今年下半年不再調整中央財政預算,則下半年中央政府債務還將再上升2.79兆元,中央政府槓桿率繼續擡升。」

地方政府專項債方面,根據今年財政預算,全年計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3.9億元,比2023年預算增加了1,000億元。而上半年新增地方專項債1.39兆元,小於2023年上半年的新增規模,也小於各省上半年計劃發行額度之和。報告分析稱,專項債券的發行進度較慢,一方面是由於2023年底增發1兆元國債資金在2024年使用,另一方面是地方專項債的投資領域受限,都降低了今年的發債需求。「當前地方專項債還有7,500億元的限額與餘額間剩餘量可用,預計今年地方專項債新增規模略小於去年,三季度將是地方專項債的舉債高峰。」

報告還對金融部門槓桿率進行了簡要分析:第二季,資產方口徑下的金融槓桿率從第一季末的53.6%降至51.9%,下降1.7個百分點;負債方口徑下的金融槓桿率從第一季末的68.8%升至70.5%,上升1.7個百分點。在資產方,銀行體系對外借出規模較小,實體經濟需求不足,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對銀行資金的需求有限。在負債方,非銀金融機構的存款規模上升,流動性較爲充裕,但機構的風險偏好下降,非銀金融機構的大量資金也流入到銀行,導致負債方口徑的金融槓桿率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