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的歸途,有他們的青春在守護

1月22日,烏魯木齊供電段伊寧供電車間蘇布臺值守點職工在雪後騎馬巡視鐵路電力線路。賀鵬飛/攝

掃一掃 看直播回放

春運,是中國社會的縮影。從綠皮車到“復興號”,從普速鐵路到高鐵網絡,中國鐵路用堅實的軌道書寫了時代的鉅變。在“八縱八橫”高鐵網的支撐下,春運不再是漫長的旅途,而成爲加速團圓的動脈。

高鐵縮短了時空距離,拉近了人心的歸屬感。中歐班列更是穿越山海,將中國製造帶向世界,同時也把海外物品送入千家萬戶,爲“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動力。中國鐵路用巨大的發展成就展現着中國式現代化的步伐,而每一位鐵路青年的微觀故事,則是這幅恢宏畫卷中的溫暖註腳。

1月25日,青石崖站值班員陳劉虎在室外接車。董海嶸/攝

“雖然乘務工作瑣碎又忙碌,可只要想到我的工作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平安順利地與家人團聚,心裡就會暖暖的。我將守護每一份美好,傳遞每一份溫暖,讓愛與責任隨着列車一同前行,直至遠方。”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客運段列車長歐陽一君的話,代表了70萬鐵路青年的心聲。

1月20日,K4060次列車上,葫蘆烙鐵畫愛好者鄭州客運段列車長唐世林(右一)向小朋友展示傳統葫蘆烙鐵畫技藝。鮑鑫 張強/攝影報道

1月23日,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專家醫生在6025次公益慢火車上爲旅客義診。彭琦/攝

在這場跨越山海的大遷徙中,鐵路青年用奮鬥和堅守連接着山川湖海與萬家燈火。他們是“流動的中國”中最鮮活的註腳,也是“大國工程”背後最溫暖的背影。從宏觀到微觀,從時代風貌到個人情感,中國鐵路的發展與鐵路青年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曲動人的春運交響曲,爲“流動的中國”注入了不竭的生命力。

1月25日,黃龍九寨站客運值班員石德在站臺盯控列車運營狀態。張晉華/攝

1月25日,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全國鐵道團委舉辦“我的青春在這裡——你的歸途,有他們在守護”直播活動,以廣州鐵路博物館爲起點與終點,在“雲端”遨遊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沿着萬里鐵道線走近20餘個不同鐵路工種的工作崗位,呈現衆多青年的“春運時刻”。

1月25日,“我的青春在這裡——你的歸途,有他們在守護”直播活動現場。馮曼/攝

1月20日,株洲機務段株洲檢修車間電力機車鉗工陳鵬在對機車軸承進行安裝前的檢查。杜勇勇/攝

堅守在線,“刷新”山河最前沿

西藏安多地區,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巍峨的唐古拉山是鐵路和公路進藏的必經之地。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通信段安多工區工長周富平說,唐古拉站是工區管內距離最遠的車站,“每次去總要在砂石路上顛簸三四個小時,最起碼要帶上3名職工”。

這裡大部分地區含氧量不足50%,鉛酸電池單體重約35公斤,在這裡至少需要兩個人一起擡,經常是走走停停,幾個人換着擡,沒走幾步就已氣喘吁吁、心悸胸悶。海拔高氣溫低,幹活期間沒有人多說一句話——因爲在這裡,呼吸都是困難的,從開始作業到收拾工具,如同一場啞劇。

1月23日,湖東電力機務段司機程志偉正在駕駛萬噸重載列車。常奧/攝

中老鐵路上,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普洱車務段萬象運營管理中心助理工程師陳昌映也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說,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比如“通過中老鐵路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的運輸方式,老撾的水果源源不斷運到國內,讓更多人實現榴蓮自由”。爲更好地發揮中老鐵路在拉動老撾、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方面的作用,鐵路部門積極探索新通道新模式,持續打造貨物運輸品牌,通過貨物列車“客運化”,讓果蔬等農產品運輸跑出“加速度”。

1月21日,海拉爾車務段根河站連結員劉宇在爲列車進行連接風管作業。徐強/攝

在內蒙古根河,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海拉爾車務段調車組連結員劉宇說,同樣是東北,但“從吉林來到根河,‘中國冷極’刷新了我對冷的認知”。春運期間根河的街道上人很少,但調車組連結員要保證載滿煤炭的重車安全推送進電廠專用線,爲居民穩定供暖。他們穿梭在鋼軌之間,斜掛在“車梯”之上,迎着刺骨寒風一趟趟穿行。

1月18日,G1584次列車上,南昌客運段動車三隊黨總支書記朱會娟(左三)爲乘務員講解列車防護網安全知識。鮑贛生/攝

1月24日,南寧車輛段隨車機械師宋圓圓在列車上進行巡檢。周理/攝

續航春運,00後緊握接力棒

“這是燴麪、燒雞、胡辣湯……包上有個便籤,小心一點。”鄭州東站12306配送員張焱正在仔細叮囑送餐人員。作爲一名00後,“高鐵外賣小哥”張焱與同事們默契配合,團隊每天配送量都超過2000單,並多次創下全路單日配送紀錄。

1月24日,鄭州東站候車大廳,12306配送員張焱在趕路送餐。曹源/攝

高鐵外賣相較於普通外賣,“最大的挑戰就是配送時間必須非常精確,路上稍微耽擱一點,車可能就開走了。有時候還會遇到臨時變更站臺的情況,非常考驗團隊的協調配合能力”。張焱說,“今年春運以來,我的按時到達率依舊是100%,我要繼續保持”。

1月22日,鄭州東站,留學生在春運志願服務中。王瑋/攝

“湖南伢子”張家文今年24歲,但論工作經驗,可是一名“老鐵路”了。剛剛過去的2024年,他所在的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昌南機務段“共青團號”機車包乘組,在吳家山站累計開行了1008列中歐班列,與2023年相比增長近兩成。張家文說,今年春運期間,“‘共青團號’全體成員堅守崗位,計劃擔當45趟中歐班列牽引任務,把國內的物資安全送往海外,將海外商品順利拉回國內,青春擔當絕不打烊!”

1月25日,武昌南機務段“共青團號”機車包乘組司機長張家文(左)在進行牽引作業前的信號確認。孫旖旎/攝

1月22日,昆明至紅果的5652次“共青團號”公益慢火車上,昆明客運段青年志願者周學黨(左)幫助老鄉整理蔬菜。馮俊/攝

一趟趟列車,承載的不僅僅是旅客歸家的期盼,更是鐵路人溫馨服務、安全護航的決心。駕駛室裡,機車司機目光如炬精準操作,馳騁萬里回家路,“手握閘把子、心繫坐車人”是他們不變的信念;站臺上,客運員優質貼心的服務溫暖着南來北往的旅客;車廂內,隨車機械師時刻監控車組設備狀況,“火眼金睛”精檢細修,不放過任何安全隱患……

1月25日,侯馬電務段青年突擊隊在對道岔關鍵部位積雪進行檢查清掃。袁博/攝

1月24日,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長治北車站00後青年李增河在雪中進行防溜作業。張佳/攝

一條條鐵路,鋼軌、道岔、接觸網等設備需要不同專業的鐵路青年共同保障。線路兩側,接觸網工、通信信號工緊盯設備狀態,做好巡查維護,多角度提高設備質量;道岔轍叉間,線路工、橋隧工奮力掃雪除冰,確保行車安全和運輸秩序;運轉室內,車站值班員就像幕後的指揮官,靈活調整列車,保障着鐵路的順暢通行;站場上、機車旁,調車組連結員迎風戰雪保障電煤運輸暢通,把溫暖送進千家萬戶;貨場上、口岸旁,貨運員“精打細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裝卸效率,口岸翻譯憑藉着流利的外語和專業的知識,打破語言障礙,保障進出口貨物順利運輸……

1月24日,南京南站“158”雷鋒服務站客運值班員吳曉娟協助重點旅客出行。李忱/攝

直播中的這些鐵路人,只是萬千鐵路青年的縮影,在年復一年的春運中,他們在這跨越山海的“大遷徙”中許下青春無悔的錚錚誓言,爲“流動的中國”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