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分析兩會數據 首提1.4兆斤糧食產量新目標依據與實現

陸媒分析兩會數據首提1.4兆斤糧食產量新目標依據與實現。(大陸央視)

新華網 8日報導,大陸在糧食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1.3兆斤(市斤,摺合6.5兆公斤,下同)以上、2024年突破1.4兆斤新臺階後,首次在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糧食產量提出1.4兆斤左右的新目標。依據何在?

14億多人口要吃飯,大陸糧食連年豐產,但糧食需求不斷擴大,糧食總體仍然處於供求緊平衡狀態。

今年1月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畫(2024-2027年)》,2025年目標設定1.4兆斤左右,認爲有助於穩定農業生產和社會預期。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兩會三大報告裡,有一系列實招、硬招:

——抓好耕地保護。「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嚴守耕地紅線,嚴格佔補平衡管理。高品質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和現代化灌區建設,推進退化耕地治理。

大陸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五道河子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崗說,保護耕地不僅要保數量,也要提品質。要全力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讓良田種好糧。

——強化科技創新。2024年,大陸糧食產量創新高,其中單產提升貢獻率達八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加快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和農業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等。

近年來,大陸連年豐收,但農業大田生產技術仍有提升空間。大陸農業農村部表示,將堅持提高單產和品質並舉,把大面積單產提升作爲糧食生產的關鍵舉措。加快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將提高技術到位率,帶動糧食大面積增產。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直接影響糧食產量和品質。大陸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鋼說,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將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保障糧食安全,提升老百姓的餐飲品質。

——保護兩個「積極性」。去年以來,部分農產品價格低迷,有些品種價格跌幅較大,影響農業生產經營效益。農民種糧能掙錢,糧食生產纔有保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綜合施策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準。啓動中央統籌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加大對產糧大縣支持,保護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積極性。

《預算報告》也明確完善農業補貼政策、繼續對產糧大縣給予獎勵支持、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等一系列舉措。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農學院農學與資源環境學院教授班立桐說,這些關鍵舉措將健全糧食生產支持政策體系,助力實現糧食產量1.4兆斤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