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四處砸錢 卻仍遭嫌

中國對外投資金額驚人,但其負面形象也因投資項目的增多而增加。圖中石化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簽署合資建煉油廠協議照。(圖取自新華社)

中國大陸國有企業對外投資近年增長強勁,對外的基礎建設項目多達156個。隨着經濟發展,世界的經濟變化,對外投資變成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一環。但中國的形象卻未因爲對外投資的增加而轉好;相反地,中國的形象卻因爲這些項目而受破壞。大陸學者表示,因爲中央政府在外做投資前,並沒有對當地的法律、制度、文化做足夠的瞭解,導致水土不服。另外,中國大陸過於政治化對外投資項目,忽略了當地的宣傳,讓當地對國企產生負面印象。

文中稱,中資企業往往在當地只和政界、商界的菁英打交道-無視正常的法律和制度,盲目相信當地精英的承諾。如果所在國的政府強勢也有執行力,政治領袖信譽良好,有些問題可能不會暴露;但是項目所在國的情況往往相反:中央政府號令不行,地方自治傳統強大,勢力錯綜複雜,精英出爾反爾。其次,只走菁英的深層原因,是因爲中資企業往往缺乏與當地人打交道的意願和能力。

再者,由於中資企業把海外的基礎建設當做政治任務來執行,外加中國法律規定外派勞工一旦出事,撫卹金髮放與出事地點在不在崗無關,所以企業的最大目標就是不出事,而非將工作做到最好。除了 ​​工程本身需要按期完成、保證一定的質量外,中資企業不願產生任何中國政府會知曉的負面信息。因此,某些中資企業的行爲已經不僅僅是低調,而可用神秘來形容。比如,有些中資企業在項目所在國首都的辦事處不掛招牌,要走到窗口前敲擋板纔會有人來對話,前去調研的學者感覺像是去情報機關接頭。

同時,中方的員工同樣也缺乏與外方交流的能力和意願。在拉美某個項目的營地裡,約有2700名外方員工和250名中方員工。其中,中國人能講西班牙語的只有7位,能用英文交流的中方員工不超過10人,而外方員工完全沒有能用中文交流的人,英文水平也非常低。交流在文化方面也存在障礙:中方員工普遍認爲當地人教育水平低、當地文化乏善可陳;而中方的翻譯會把拉美和西班牙對比,認爲所在國比起西班牙沒有任何可取之處。

但文化歧視不只是單方向。中方的一些行爲同樣被當地人視爲與當地文化格格不入。譬如,中國人在路上見到當地員工不打招呼,使得當地人覺得失禮;建築工地上的廁所還是中國70、80年代常見的旱廁蹲坑沒有隔板 ​​,讓當地人覺得個人隱私被侵犯。在其他方面,當地人覺得中國人的有些思想和行爲小題大做:譬如,在某處中方營地的附近有一家提供色情業服務的酒吧,當地人經常光臨——可能僅僅是喝酒,也可能尋求性服務,不覺有什麼問題——中方對此諱莫如深,不敢承認此處的存在,但最後還是被媒體拍到了中方經理在酒吧消費的照片。

上述的中企海外項目的實際操作和媒體宣傳完全被動,都造成中資企業在海外投資沒有正面存在感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