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翔快評》唯有實力方能深化臺美關係
美國氣候特使、前國務卿凱瑞(右)擬於本週訪華,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前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會面,圖爲兩人於2014年在北京會面。(中新社)
國務院宣佈放寬美臺官員接觸限制,我外交部第一時間高度肯定此舉爲臺美關係展開新頁。但華府緊接着釋放出的訊息是,氣候變遷特使凱瑞本週將前往大陸,成爲拜登上任後首位訪陸美國高官,也爲本月底中美領導人共同出席「全球領袖氣候峰會」預作安排。
放在拜登政府強調的「實力地位」天秤上,兩岸實力與地位懸殊,所彰顯的意義是,對外關係必須以實力爲後盾,即使以當前美中全面競爭的緊張態勢,中美必須尋求合作,才能對抗氣候變遷等人類共同敵人。
由美國主導、40國領袖參與的全球氣候峰會將於22、23日舉行,拜登總統已正式邀請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與會。美中在安克拉治的高層官員對話破局,使雙方可能合作蒙上陰影。凱瑞預定本週在上海會晤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的消息,美國國務院並未證實,但已引發各界期望。
氣候峰會之後,巴黎氣候公約的第26屆「諦約國會議」將於11月舉行,氣候變遷危機已成爲全球最關切的議題,也創造了合作空間,臺灣在此人類的重大工程中能扮演何種角色?主流國家紛紛提出2050年「碳中和」目標,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中共宣示2060前實現碳中和,而臺灣卻陷於藻礁公投、中火3號機發電的環保、能源問題爭議中。
美臺友好關係「堅若磐石」,但要深化雙邊關係必須建立在實力及共同利益基礎之上。見微知着,氣候變遷成爲美中潛在合作機會,但臺灣卻孤立在國際主流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