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力薦,《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產品,竟真的造出來了!

AI 耳機這兩年,正成爲科技行業的熱門賽道,相關產品層出不窮。

前有 Meta、字節、訊飛等一衆大品牌相繼入局,後有無數小品牌貼牌廠商前仆後繼,當下 AI 耳機市場的繁榮程度堪比此前的“百團大戰“。

如此火爆的行業現象自然吸引了不少科技愛好者的關注,也讓人不禁心生遐想——我們距離《流浪地球》裡那樣使用翻譯耳機直接進行交流的時刻還有多遠?

最近,羅永浩在聊到時空壺 AI 同傳翻譯耳機 W4 Pro 時,發出了諸多犀利評價:“未來五到八年,人類就不需要學習語言了。”

爲了描述這款耳機的功能,羅永浩甚至直接以電影《流浪地球》中的翻譯耳機做類比:“電影中科幻、未來的道具,現實生活中已經做出來了。”

除了羅永浩,《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曾在節目中介紹過時空壺翻譯耳機的使用和體驗,力證“翻譯耳機“這一巧思絕非空穴來風的想象。

而在體驗完這款 AI 翻譯耳機後,羅永浩強勢預言:“距離人類什麼語言都不用學,也就是十年、八年的事”,“同聲傳譯這項工作也將因爲 AI 翻譯技術的進步,五到十年後將被淘汰”。

這不是老狐亂說,而是羅永浩的原話。當然,羅永浩作爲科技圈的弄潮兒,也是新東方教育的前英語教師,他的評價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性的。

就拿電影《流浪地球》中的翻譯耳機來說吧,這個耳機在電影中戲份不少,吳京飾演的劉培強一出場,隨即就有耳機特寫畫面,給觀衆交代未來是如何跨語言溝通的。

它的翻譯形式與 W4 Pro 一樣,都採用即時翻譯。

這很合理,要論溝通效率,即時翻譯的效率勢必比如今大多數翻譯設備的“回合式”翻譯——說完一段再等着翻譯設備翻譯——要高多了。

在電影中,劉培強跟太空站的隊友溝通基本不用等着耳機來翻譯,跟普通的對話無異,原聲一邊說,耳機很快就能輸出翻譯聲。

而 W4 Pro 一樣,只需戴上耳機,跟對方交流時,由耳機輸出翻譯後的聲音,也不會干擾對方。

就連 W4 Pro 的形態也跟電影裡的耳機形態十分接近,當然,老狐說的是時間背景 2044 年的《流浪地球 2》中的翻譯耳機,也就是 20 年後的設定。

這也不難理解,比起回合式翻譯,同傳翻譯的溝通效率更高,這也是爲何高端的外交或商務場合,要請人工同傳翻譯的原因。要是 20 年後翻譯設備還是回合式翻譯,那麼科幻電影就太不科幻了。

現實中,聘請人工同傳翻譯也面臨翻譯難度高、價格貴的難題。優秀的同傳翻譯,一個小時的價格就到了大幾千,而且因爲難度還高,翻譯員一邊記下發言人說了什麼,一邊還要考慮怎樣翻譯才能“信達雅”,對人的體力和注意力是雙重考驗,時間一長需要多人輪換。

普通人真幹不了這活,大腦多任務高速運轉,能把自己的“CPU”乾燒了,所以,不管是電影還是 W4 Pro,採用耳機即時翻譯的邏輯要更合理。

在電影《流浪地球 2》中,還展現了機器即時翻譯的另一大特長——多語言環境。

在沙溢飾演的“師父”駕駛飛機戰鬥時,需要與說英語的塔臺溝通,跟說俄語、韓語的隊員溝通,這正是機器翻譯的又一大特點,可同時實現多語言環境的翻譯。

畢竟一個人掌握兩三門外語已經非常優秀,可是想要掌握聯合國官方 6 種語言,再加上日語、韓語、印尼語、意大利語、德語……能同時掌握這麼多種語言的,只能是語言天才。

在今年的英雄聯盟世界賽舞臺上,就出現了多語言翻譯效率低的一幕,在法國比賽場館,中國隊員接受採訪,現場主持人需要先將問題用法語表達給觀衆,再用英語與翻譯溝通,翻譯再將問題轉化爲中文向隊員提問,而隊員回答後,再次需要完成中英法的轉換。

其實翻譯已經非常出色,掌握了英、韓、日三門外語,但架不住比賽場館設在德國、西班牙、甚至未來會去到巴西、墨西哥等地。

而機器翻譯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電影中的耳機能翻譯多少種語言咱也不知道,但現在的時空壺 W4 Pro 翻譯耳機,能翻譯 40 種語言、96 種口音,這是人工翻譯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

也許正因爲如此,《流浪地球》中把翻譯工具設定成耳機,掛在耳朵上實現即時翻譯,還能完成多語種翻譯,這總比時刻有一位翻譯人員跟着要現實,也更符合未來的科技感。

從《流浪地球》中翻譯耳機的使用場景來看,W4 Pro 已經實現了即時翻譯和多語言溝通的功能,所以老羅說時空壺 W4 Pro 把科幻電影變成現實,其實也沒有毛病。

不過,我們也要理性客觀看到現實和科幻電影的差距,科幻電影是理想設定,而現實還有許多技術限制要考慮進去。

首先是耳機形態方面,在電影《流浪地球》中,耳機只有耳機本體,不需要額外的設備,而在現實生活中,W4 Pro 還無法獨立使用,需要藉助手機 App。

這其中有許多技術原因,試想一下,耳機能獨立完成翻譯任務,勢必需要增強耳機的芯片性能,再增加電池容量,如果聯網,還需要有射頻芯片和天線等元件……這重量耳朵真撐不住。

在未來,隨着技術進步,老狐認爲獨立的翻譯耳機一定會出現,但目前,藉助手機 App 還是更現實的方案。

不過有 App 存在,也帶來了諸多新的功能,App 能記錄下翻譯的文本內容,適合用戶在事後查看記錄,而在演講這種場合,App 還能總結翻譯的內容,生成概覽。

如果遇到長篇大論、昏昏欲睡的演講,那麼這個 App 就相當有幫助了。

其次,在電影中,翻譯耳機延遲較低,但現實中看,即便是目前體驗最好的 W4 Pro,也仍然無法達到電影的效果,翻譯延遲方面會有一句話的落後,而響應速度則在 0.2 秒左右。

這當然與各種語言語法句式有關,比如常見的狀語後置、定語從句後置等語法情形,都會影響機器翻譯的速度,這也是爲何人工同聲傳譯會落後原聲。

延遲問題給 W4 Pro 的使用場景帶來了限制,在對話溝通、聽演講、聽播客等場景,翻譯耳機能帶來有效幫助,可切換到英語電影、YouTube 視頻時,因爲聲音落後畫面,體驗則相對弱一點。

這不是 W4 Pro 單個設備的問題,而是目前技術下翻譯設備的通病,隨着 AI 技術的發展,尤其是 AI 訓練數據的增加,機器翻譯水平提高後,則有希望解決這類問題。

而一旦像 W4 Pro 這類隨身翻譯設備通過 AI 技術再次提升翻譯水平,也許像羅永浩所說的,同傳翻譯失業,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成真,到那時,人人都能享受到跨語言無障礙溝通的便利。

在這一方面,時空壺無疑是走在前面,時空壺成立於 2016 年,在跨語言溝通方面深耕了 8 年,近年來不斷推出實時翻譯耳機,是實時翻譯行業的領頭羊。

在之前,時空壺把市場重心放在了海外,所以國內消費者可能沒怎麼聽過,在翻譯耳機這一品類,時空壺做到亞馬遜暢銷榜第一,技術早已得到海外消費者的認可。

據老狐瞭解,時空壺如今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超過營收的 25%,這數據有多牛呢?作爲對比,華爲今年 1-9 月的研發佔比是 21.75%,蘋果上個財年的研發佔比爲 8%。

比如老狐年初曾介紹過時空壺的旗艦產品 X1,這款翻譯耳機支持最多 20 人 5 種語言同時在線翻譯,這一項技術我查了一下別家的翻譯旗艦產品,到目前爲止,依舊還沒有能做到的。

可以這麼理解,時空壺是最早死磕實時翻譯技術的,在被衆多競爭對手模仿後,時空壺秀出來的多人多語言在線技術,依然遙遙領先,這可能就是深耕翻譯技術多年的底氣吧。

像時空壺這樣死磕翻譯技術,追求技術創新的廠家,還可以再多來幾家。正是因爲他們,讓老狐覺得,像《流浪地球》中那樣跨語言溝通毫無障礙,有一天真的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