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家有錢嗎?”一年級女兒靈魂拷問,寧波媽媽兩個字迴應!

來源:寧波晚報

當孩子問及,“媽媽,我們家有錢嗎”,作爲家長的你會如何回答?家住鄞州的李女士就遇到了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事。

4月7日上午,已經上初二的女兒在“網上衝浪”時,無意間看到了各省市GDP的數值,便隨口問身邊的媽媽,“我們家湊一湊能不能湊出一個億來?”

李女士的白眼差點翻到天上去。“你問的是哪個國家的貨幣?”李女士沒好氣地看向個頭已經和自己差不多高,卻還對金錢毫無概念的女兒。

現在的孩子,對金錢真的沒有概念嗎?當被問及家裡的財務狀況,家長們都是如何回答的呢?記者走訪了幾個學校,隨機採訪了一些學生。

採訪情況

得知家庭收入的孩子

對金錢更有概念

“問過,但爸媽不理會我的問題”“很好奇啊,但是也尊重爸媽的想法”“不說就不說吧,反正也是他們自己賺的錢”“我還是小孩子,他們不告訴我也是應該的”……

在隨機採訪的過程中,記者問小學生“是否瞭解家中的收入情況”,大部分學生都表示很好奇,但家長並沒有給予迴應,所以他們並不瞭解。孩子們對家長的做法表示理解,自認還小,還沒有資格掌握“家中機密”。

海曙區橫街鎮中心小學605班的學生周洋表示,自己雖對爸媽的收入情況不甚瞭解,但他驕傲地說自己已經有積蓄了。“我是練摔跤的,有時候參加比賽會拿一些獎金。平時爸媽會給我零花錢,過年的時候還有壓歲錢,這三筆收入是我‘小金庫’的來源,現在估摸着也有5萬到6萬元了。”但目前,他還沒有小金庫的“使用權”,暫時由爸媽保管着。

問及是否對自己小金庫的金額有概念,周洋搖搖頭,說沒有,只知道是很大一筆錢,“之前我在商場買零食的時候,花了200多元,我已經覺得是天價了。”周洋說,五六萬元,可以買兩三百次這樣的零食。

小小年紀的他對未來也有一些金錢上的“規劃”,“等我到了18歲,應該可以攢到20萬元,這筆錢要留給我的孩子。”周洋煞有介事地說。

但也有個別孩子表示,家長會主動告訴他們家庭收入。而得知家庭收入的孩子,大多會對金錢更有概念。“我媽媽每個月都會跟我聊起,‘今天終於要發工資了’。然後會說這個月發了多少錢,然後帶我吃好吃的。”和周洋同校的404班學生韓紫嫣說,爸媽工作都很辛苦,她從來不亂花錢,買東西前會“掂量”一下價格。當計算出這個東西要花費媽媽一天的工資時,就不想購買了。

還有一些意料之外的回答。“你覺得自己家裡有錢嗎?”聽到這個問題後,翰香小學503班的錢思穎表示,自己覺得家裡很富裕:“因爲我們家庭很有愛,生活得很幸福,所以我覺得我們家是最有錢的。”

家長問

該不該告知孩子家庭財務情況?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沒錢!”

家住鄞州的王女士經常被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問到這一問題。這時,她總會頭也不擡地隨口敷衍道,“沒錢”。“難道要跟小孩子細說家裡的收入嗎?好像沒有這個必要,說不定她知道之後會亂花錢呢。”王女士這麼想。

當女兒去同學家裡做客的時候,發現同學家比自己家更大,她就會跟媽媽提出要“換房子”;當她坐了一輛豪華汽車後,她就嚷嚷着想讓爸爸“換車子”……這些要求,都會被爸媽以“沒錢”爲由,搪塞過去。

王女士本來以爲,“心大”的女兒並不會真的在意,沒想就在清明節假期,她帶孩子去北京旅遊,特地進了一家烤鴨店,可當看到菜單上標價399元的烤鴨套餐時,孩子制止了點單,“這個也太貴了,我們家沒有那麼多錢,吃不起那麼貴的烤鴨。”女兒強行把王女士拉出了烤鴨店,令王女士哭笑不得,“去都去了,本來是想嚐嚐味道的。”

後來,他們在旅遊時又看到一個遊樂設施,200元體驗10分鐘。王女士下意識說了一句“好貴啊”。但本着“來都來了”的心態,還是打算讓女兒去體驗。誰知道女兒呆呆地在一旁看了老半天,不管怎麼說都不願意嘗試,直言“太貴了”。

王女士拿倔強的女兒沒有辦法,而這也令她開始思考:是否女兒誤解了家裡的經濟情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嗎?

家長說

告知孩子家中財務情況

是培養財商的第一課

海曙區儲能學校新芝校區的班主任陳璐燕老師曾在班隊課上做過一個小調查,問學生是否瞭解家中的財務情況。調查結果與記者採訪的結果基本一致:全班45個學生,瞭解家中財務情況的學生,僅個位數。而記者在深入採訪後得知,孩子對家中情況“門兒清”,與家長的教育理念不無關係。

該校301班的屠皓桐同學,在班主任提問時,能清晰表達“爸爸媽媽掙多少,自己和姐姐買衣服的開銷,大人購物的開銷,自己上培訓班的花費”。記者聯繫到了屠皓桐的媽媽,她表示,對兒子的表現絲毫不意外,“一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給他看財商類的繪本和讀物。他的夢想是當世界首富,經常和他姐姐一起討論比爾蓋茨的身價。”她笑着說,現在孩子也才小學三年級,可能等再大點,就知道這是個不切實際的夢想了。

屠皓桐媽媽說,他們家裡每年會開一個家庭會議:兒女需要總結自己這一年的學習成果,分析不足之處;她和她先生要告知兒女今年家裡的總收入和總支出,並和往年作對比。這樣一來,孩子對家裡的情況就能做到“門兒清”。屠皓桐媽媽認爲,這是培養孩子財商的第一課。

“孩子知道家裡基本情況之後,就知道什麼東西買得起,什麼東西買不起。有時候我們還會給他100元,讓他自己去超市採購家裡需要的物品,這樣他就知道100元能做些什麼。”屠皓桐媽媽說。

當孩子問及“我們家有錢嗎”,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家長的回答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

來源寧波晚報記者林樺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