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龍?還是宮廷奶酪?|中法六十年

滋味碰撞,皆爲風土。

中法兩國擁有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法國以浪漫多元聞名,中國以優雅深邃著稱。這兩種文化魅力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得以生動展現:巴黎奧運會的塞納河開幕式彰顯了法國的想象力與浪漫氣息,北京奧運會的宏大規模和精湛編排則展示了中國的文化積澱和組織能力。正是這種獨特與多元,使中法文化交流成爲一片沃土,兩國在文學、藝術、手工藝等領域交融互鑑,孕育新的文化表達。

站在中法建交60週年的歷史節點,COSMO邀請兩國點心領域的中堅力量展開跨國對話,激發智慧碰撞與創意共鳴。

說起世界上極講究美食又享譽盛名的國家,中國和法國當之無愧。兩國的烹飪藝術不僅體現在主菜上,更在精緻的點心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在中國,御膳房宮廷點心是點心文化演變的縮影,既傳承傳統,又融合各地乃至域外精華。

明朝從南京遷都北平,帶來了江南的細膩;清朝入關,又引入了薩其馬這類滿族糕點。到了20世紀初,西方宴席開始在宮廷流行,慈禧喜歡吃着麪包喝下午茶,宴請賓客時往往也是中西合璧。從上至下,中法融合的美食開始在民間傳播起來。

千萬不要覺得中國的點心過於混搭。 在法國甜點界,最奪目誘人的的馬卡龍源自意大利; 香酥可口的可頌牛角包來自奧地利; 酥軟甜膩的布朗尼則源於19世紀末的美國……

這種文化交融恰恰體現了點心作爲美食文化中閃耀明珠的獨特韻味。 COSMO特邀家傳深厚的新中式點心師傅尹蓮Mia對話法國甜點大師馬克西姆·弗雷德裡克(Maxime Frédéric)。 在他們看來,無論是中式點心還是法國甜點,都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好記憶。 點心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情感紐帶與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樑,傳遞着生活的美好與希望。

Dialogue馬克西姆·弗雷德裡克尹蓮Mia

尹蓮在你眼中,法國的甜點和中式點心,有哪些共同點呢?

馬克西姆:無論哪個國家的甜點,最重要的是口感新鮮,讓人感到幸福,讓人和美好的事物有聯想。這是最大的共同點。

尹蓮深有同感。我們家三代從事餐飲行業,我爺爺是個老北京,最喜歡吃綠豆糕,我奶奶則非常喜歡宮廷奶酪。這兩樣點心,我們都會在家裡自己做。每家人做點心,都會有自己的講究,自己的配方。每次吃到,都覺得是幸福的味道。人的嗅覺、味覺,有一種傳承的關係。

馬克西姆:童年的氣味和味道會陪伴人一生,這點在點心上特別明顯。我在法國諾曼底海邊的鄉下長大,每天11點,我祖母就會帶着我們做酸奶蛋糕和蘋果塔。不管我拿了多少美食獎,祖母家的甜點,都是我特別懷念的“白月光”。

尹蓮我覺得點心其實是精神上的一種追求。它能幫助排解壓力,這種幸福的感覺其實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本能。“京八件”是京式糕點中最具特色的傳統點心。最初,它並不是糕點的名稱,而是由於這些糕點上寫有“福” “祿” “壽”等吉祥話,並且常被擺放在八隻盤子裡,形成各種圖案,因此逐漸被人們稱爲“京八件”。這已經不是點心口味上的訴求了。傳統甜點更大的魅力在於歷史,它的淵源和典故,都有點傳奇感。

馬克西姆:特別同意。法國甜點也非常注重講故事。法國甜點裡非常有名的千層酥,在17世紀就已經被髮明出來了,但經過19世紀甜品店Seugnot的包裝,它才享譽全法國。每個知名的點心,都有自己的“家譜”。

尹蓮現代中國年輕人接觸西式甜點更多,但藉由文化自信的風潮,非遺點心的話題也挺火。美食愛好者和甜點廚師嘗試從古籍裡復刻配方,還原“宋朝的味道”。這個嘗試意境很好,但估計味道還是不太一樣,因爲我們現代人用的基礎食材已經有所不同。但換一個角度講,造型上儘量復刻,而材質上有所調整,何嘗不是創新呢。

馬克西姆:只有當傳統依然活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且不斷接受挑戰和調整時,它纔是有活力的,這也是傳統的魅力所在。同時,甜點的創新,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口味的創新,作爲專業廚師,我們必須超越味覺,觸動人們的價值觀。人文元素至關重要。我通過自己的甜點,向人們展示出跳出固有思維的重要性。例如,在原材料上,我和我的團隊精心挑選獨立業者,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作爲合作伙伴的判斷標準。我特別重視以道德和誠意種植的時令產品,我認爲這纔是法國和國際客人在口味之外真正想要的。

尹蓮不過,別說跳出固有思維,讓客人跳出固有口感都不大容易。當我們面對國際客人時,會把中國點心的典故講給他聽,讓他對點心產生興趣,有興趣就有嘗試,有嘗試就有喜愛,這也是一個國際溝通的方法。

馬克西姆:確實。我雖然從來沒有來過中國,但我對中國的月餅很有興趣。月餅的故事太有趣了,而且它非常美,我很想嘗試做一下。

原文刊載於《時尚COSMO》9月刊

策劃:朱瑾

編輯:聶麗平、若菲

文:張令芸

視覺:卞玉清

排版:餅餅

設計:姜黑勒久

攝影:艾欣、胡一帆、Antoine Lippens、胡佳蔭

部分圖片:視覺中國

編輯助理:徐紫瑞、魏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