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丨轉賬限額500元?銀行反電詐要杜絕“一刀切”

近日,“工資卡轉賬限額被降到500元”登上微博熱搜。此前有媒體報道,5月末,蘇先生在沒有得到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工資卡每日轉賬限額被下調到500元。銀行給出的解釋爲了保證卡內的資金安全和反詐騙。而蘇先生辦理提額也經過了一番波折,先是在手機端申請視頻辦理提額,客服全忙無法接通,後經過客戶經理覈實個人信息之後,勉強將轉賬限額調整爲每日10000元,每年共20萬元。但如果還想提高,就需要到銀行網點辦理。

銀行用戶因爲交易限額突然降低上熱搜,蘇先生並不是第一人。而銀行用戶權益受限,也不僅僅只有轉賬交易限額,類似非櫃面渠道交易的行爲,幾乎都出現過爭議。今年6月份,有網友反映吉林銀行爲了防範電信詐騙轉賬以及客戶被騙,取款2萬元以上需要派出所同意,之後又發生了幾個部門“踢皮球”的事,被指違反了《商業銀行法》規定的“存款自願,取款自由”的原則。

據報道,7月以來,浙江、山東、山西、河北、遼寧、貴州等地多家銀行發佈公告稱,調降部分客戶的非櫃面渠道交易限額。各家銀行調整的理由都是爲了反洗錢以及反詐騙工作。不可否認,銀行作爲反洗錢與反電信詐騙的一線,有責任有義務堵住交易漏洞,識別交易風險,追蹤可疑線索,切斷違法犯罪分子的資金鍊條,保障金融秩序穩定,維護用戶合法權益。

但銀行的責任和義務並不是限制用戶權利的理由和依據,在這一問題上銀行就需要做到既要很好地執行反洗錢和反電信詐騙的工作,又要減少對用戶日常用卡的影響。如今這層出不窮的爭議,歸根結底還是銀行的工作顆粒度不細,風控模型不精準,數據分析不準確導致的。

根據近日發佈的《2022中國反洗錢報告》顯示,2020—2022年人民銀行反洗錢部門共對1783家義務機構開展了反洗錢執法檢查,會同法律部門完成反洗錢行政處罰1356項,罰款總額13.7億元。相較於反洗錢工作不力導致的罰款,用戶權益受影響的責任就小多了。

責任承擔上的不一致,也導致銀行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一刀切”的情況,當然這一“刀”顯然只切在了用戶權益上。這等於是“銀行感冒,用戶吃藥”,本末倒置。

銀行突然單方面修訂交易限額,屬於調整銀行的服務內容,降低銀行服務要求,這種降低在合法性以及合理性上均存在爭議,用戶權益因此受到侵犯,可以依法向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投訴。如果因爲銀行的行爲,導致用戶產生損失,也可以依法要求銀行賠償。

當然,反洗錢、反電信詐騙並非銀行一方的工作,而是涉及多部門的系統性任務,其牽頭單位屬於公安機關。對於合理合法的治理要求、提示,銀行當然需要積極配合,用戶也能理解,但是,銀行也應當及時、充分溝通,強調行業內用戶權益保障的相關法律法規,注意打擊犯罪與保持金融業務便捷性之間的平衡。

反詐騙、反洗錢不能“不惜代價”,必須要兼顧到儲戶的正當利益,這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係。銀行在其中需要提升風險識別的技術能力,利用大數據技術、AI智能算法等新技術,不斷改進風控模型,減少對普通用戶的誤傷。同時,金融監管部門、央行以及公安機關要協同發力,避免打着保障用戶權益的旗號侵犯用戶權益,如此既違反了反洗錢、反電信詐騙的本意,也加劇了用戶對於兩類工作的不滿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