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出軌事件10年後,纔敢落淚
恭喜馬伊琍,又演到了一個好角色。
在《我的阿勒泰》中,馬伊琍飾演的張鳳俠一出場就是一個名場面。
生活在草原上的漢族女人,教着哈薩克鄰居們罵髒話,晾曬的白衣被風吹起,何其灑脫。
而更打動觀衆的,是女兒李文秀在城裡混不下去,跟張鳳俠說自己沒用時,沒想到張鳳俠回說: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來是爲了服務別人的嗎?你看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便這麼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這話一出,誰還能意識到熒屏裡這位生猛豁達的西北草原母親,竟然是一個上海女演員飾演的。
而這其實也是一種對演員本身的認可。
都說演員和角色是互相成就,縱觀馬伊琍近幾年飾演的角色,《繁花》中八面玲瓏、有情有義的玲子,《龍城》中叛逆張揚、大包大攬的東霓,《旗袍美探》中優雅獨立、古靈精怪的蘇雯麗……
底色無一不是透徹清醒灑脫的。
而在觀衆的印象裡,馬伊琍好像也一直都這種性格。
當年轟動全國的“週一見”後,她選擇了原諒,而當所有人以爲事情都過去後,她又選擇了離婚。
她好像始終堅持着自己的生活節奏,不爲外人所動。
可當我們回首她的人生時,才發現她也在一點一點地變化。
1976年6月29日,馬伊琍出生在上海虹口區的一個普通家庭。
父母給她取名“馬伊琍”,是因爲在上海話中,“伊”與“燕”同音,父母希望馬伊琍能像小燕子一般留在家中被仔細呵護長大。
而回顧童年,父母果真像對待燕子給予馬伊琍精心的呵護,以及最大程度的自由。
因爲家境不算富裕,一家五口就擠在石庫門弄堂一個逼仄的房子裡,但父母還是盡最大的能力給予馬伊琍富足的生活和對美的追求,金錢上無法滿足就用雙手和智慧來滿足。
在馬伊琍小時候,家裡幾乎沒有在衣服上花過錢,因爲每個人的衣服都是媽媽織的。
這樣的好處就是隻要款式不好看了就可以拆掉重織,所以在馬伊琍的記憶中媽媽總是在織衣服,燉湯織,燈下織,公共汽車上織,任何時候都在織毛衣。
到了十三四歲時,馬伊琍開始想穿外面賣的衣服,但媽媽則告訴她:“你有沒有想過買來的衣服都差不多?我給你織的是獨一無二的。”
而家裡唯一不苛扣的滿足就是吃飯,因爲跟爺爺奶奶住一起,所以家裡幾乎每頓飯都有魚和肉,馬伊琍說自己最愛吃的就是上海梅乾菜燒肉。
生活上疼愛,教育上也十分盡職。
馬伊琍一直很疑惑,爲什麼父母只有初中學歷(因爲上山下鄉),卻這麼會教育孩子?
馬伊琍小時候喜歡參加演出,爸爸就每天拿着報紙看中縫裡有沒有藝術團招生,然後騎着自行車帶馬伊琍去報考,結果真就考到了上海電視臺的綜藝舞蹈隊。
那時候家裡沒錢,但爸爸寧願出去賣血也要讓馬伊琍順利上學。
而除了支持馬伊琍的愛好,父母還教導馬伊琍要自尊自愛。
在馬伊琍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每個月存20塊錢給馬伊琍做嫁妝。
她經常對馬伊琍說:“不要以爲嫁到男人家裡去,你就是全部靠男人養活你的,你是女孩子,你一定自己要帶東西過去的,你不能讓人家看不起,要不然你就沒有說話的權利。”
而到了大學,爸爸也跟馬伊琍說:“如果你是跟男同學出去吃飯,不能讓男生買單。”
可即便擔心女兒的男女關係,爸媽還是對馬伊琍十分信任。
高一時,老師給馬伊琍的思想品德打了一個差,爸爸問原因,老師說你女兒跟多個男生早戀。
爸爸立即說:“那你能不能在紙上把男生的名字寫下來?”
結果磨蹭許久,老師只寫出了一個名字。
父親看到後直接說:“我不跟你說了,我女兒我最瞭解她,我還是找校長去說吧。”
可能正是父母充沛的愛意和無條件的信任給了馬伊琍足夠的安全感,也讓她從小就十分獨立。
高中起,在外跳舞的馬伊琍就再也沒有向父母要過一分錢,甚至會在過年給家人買新衣服。
她說自己覺得最開心的畫面是大學畢業後開始拍戲,她會把所有的錢帶回家給爸媽。
“那時候沒有卡,都是帶現金回家的,就是把錢放在牀上,爸爸來數,其實都數過了,再數一遍就很開心。然後一家人晚上吃開水泡飯,吃完了泡飯就躺在牀上,大家就開始聊。”
但自強讓馬伊琍擔起了家庭的責任,也養成了她渾身是刺的強硬性格。
在進入娛樂圈後,有次導演讓馬伊琍試一段去飯店吃飯,20元的菜被要求支付2000元的片段。
其他女演員急得大哭,但馬伊琍卻一臉冷漠,導演問她怎麼不哭,她回說:“老闆多收錢,哭有什麼用,直接告他不就完了嘛。”
這是馬伊琍骨子裡的剛硬,她看不慣那些有悖常理的做法,並且毫不掩飾自己的厭惡。
在看到有不做準備或是照着提綱採訪的記者,她都會直接當面指出,而對於那些軋戲的演員,她也嗤之以鼻。
導演管虎是馬伊琍的前男友,他在接受《三聯生活週刊》的採訪時評價馬伊琍:
“看上去那麼嬌小,然後手無縛雞之力,單單薄薄的,性格之堅韌,她能堅持,想好了不回頭,這種勁兒,你信不信東北女人就少很多?所以我對南方女人反正是充滿了一種崇敬,反正她們太有力量了,讓我震撼甚至不寒而慄。”
可這樣的剛硬也是需要代價的,馬伊琍後來回憶當時的自己連哭的權利都沒有。
因爲如果當別人面哭的話會很沒有面子,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容易就被打擊到了。
如果是晚上躲起來哭,第二天眼睛就會腫,拍戲又會被看出來,所以每次想哭的時候,都會忍着。
對那時的馬伊琍來說,哭是無用的,甚至是羞恥,代表軟弱和逃避,她遇到難題時,第一反應永遠是解決問題。
雖然性格尖銳,但馬伊琍的演藝道路其實十分順利。
首部電視劇就是國內第一部偶像電視劇《真空愛情記錄》,講述了一羣大學畢業生爲了工作和愛情奮鬥的故事。
合作的演員還是保劍鋒,以及前段時間和她共同出演《繁花》的陳龍。
之後,她又參演了電影《玻璃是透明的》、電影《孔乙己》,以及和陳道明合作了《黑洞》。
而真正讓她大火的一部劇,還是2002年的《還珠格格3》,她在劇中飾演溫婉可人的夏紫薇。
但這並不妨礙馬伊琍說話直的性格,一般人能出演瓊瑤女主,還是如此大的一個ip,多少會在媒體面前表示自己很幸運,謹慎再謹慎。
但馬伊琍卻多次表示自己跟紫薇一點都不像,“我不喜歡紫薇,很反感,甚至討厭。她溫柔,但特別傳統,她全部的世界就圍繞着一個男人。這一點,我做不到”。
這當然來自她父母的教育。
而她更喜歡的角色,則是《奮鬥》裡的夏琳。
這個渾身是刺,敢愛敢恨的女生簡直是爲執拗果斷、有骨氣的馬伊琍量身定做,而《奮鬥》的熱播也讓馬伊琍再度爲觀衆所熟知。
打開知名度後,馬伊琍的星途更加如魚得水。
也是在這段時間,她在《錦衣衛》劇組認識了比他小八歲的文章。
雖然對方當時只是一個在校大學生,但馬伊琍喜歡文章的才華,因此對其芳心暗許,還爲文章的演藝道路一路提供幫助。
文章的首部電影資源《走着瞧》,導演李大爲是馬伊琍好閨蜜的老公;
讓文章廣爲人知的《蝸居》,是馬伊琍親自將他力薦給的編劇六六;
而讓文章拿到視帝的《裸婚時代》,和拿遍影帝的電影《失戀33天》,導演是馬伊琍的好友滕華濤。
在文章名利雙收後,二人的感情也走上正軌,婚後文章稱馬伊琍爲“馬司令”,還自稱“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多牛,我唯一覺得我最牛的一件事兒,就是我的女人叫馬伊琍”。
而浸泡在愛情甜蜜中的馬伊琍也在懷孕後放棄了事業,心甘情願退居家庭。
甚至有次跟文章去探班,當再次看到一羣人在那打燈拍攝忽然覺得這個場面有些滑稽,反倒覺得自己現在相夫教子是另一種幸福。
但一些生活細節還是暴露出二人的婚姻隱患。
劉芸就曾說過文章多次向她借吉他玩,原因是他申請了很久買一把吉他,但馬伊琍卻一直沒同意。
而因爲過早走紅,很多人都知道文章脾氣十分暴躁,經常耍大牌,這樣一個名聲在外的人怎麼可能一直甘於做小男人。
所以,最早看出問題的是馬伊琍的父親,他對很久沒工作的馬伊琍說:“老公可以養你一年,養你兩年。如果你老公養你 5 年、 10 年,你還在家裡賴着不動的話,你老公就不會喜歡你的。”
然而,即使馬伊琍聽了父親的話重新出去演戲,但這場婚姻還是不可避免走向顛覆。
2014年3月28日,在馬伊琍的二胎期間卓偉的“週一見”曝光了文章和姚笛的婚外情,也撕破了這個一直以來被稱爲模範的家庭。
文章的名氣一落千丈,而在微博發出“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的馬伊琍也成爲了所有人的笑柄。
人們都在猜,曾經那麼霸道獨立的馬伊琍是怎麼能忍下這樣的恥辱。
或許轉變就是從這段時間開始。
用馬伊琍的話說,她變得柔軟應該是從懷了孩子後,原來的她夠強硬,夠大膽,習慣於掌控生活,不肯服輸。
但養育孩子的過程卻讓她不得不屈服於生活。
出軌事件後,馬伊琍首部作品是和朱亞文合作的《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但相比於劇情,網友討論的卻都是她產後鬆垮的胸部,溢乳的襯衫。
這其實是因爲她直到生了孩子才知道,哺乳期不能穿塑型內衣拍戲。
事實上,從懷孕開始,馬伊琍就飽受折磨。
因爲妊娠反應太大,馬伊琍到四個多月時都還在吐血,別人懷孕都會長體重,她反倒在減,甚至連接電話都會頭暈。
而哺乳期因爲堵奶,馬伊琍每次都是拿着針頭放完血再擠,甚至還因爲擠奶得了腱鞘炎手,三次乳腺炎,三次發高燒。
這樣因身體、身份所帶來的變化讓馬伊琍不得不去適應,而之後丈夫的出軌,世人的輿論更她難以穩住重心,那段時間她一度狀態差到連牀都爬不起。
就在她變化的同時,也再次遇到了一個人生角色,《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
馬伊琍憑藉這一角色拿下白玉蘭視後,事業得到突破。
在接受採訪時她說,如果是以前奮鬥的自己,肯定瞧不起羅子君這樣依附他人而活的女人,但登上領獎臺那天,她卻說:“今天的我懂了,懂了她的角度,她的慈悲和荒涼。”
她漫漫人生很難,一味地強迫自己,過剛易折,她開始變得柔軟豁達,不再追求事事必成。
記者問她:“其實在你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給大家一個印象叫做大女人,大女人的標籤有勤奮、理性、包容、積極樂觀、不作、不亂吃醋、不撒嬌等等,那這些標籤裡面有沒有哪一個是你最想撕掉的?”
馬伊琍回答說“不撒嬌”,然後又補充了一句:“但不代表我現在已經能做到總是撒嬌,我覺得我現在在學習,有時候要撒一撒嬌。”
2019年7月,馬伊琍宣佈和文章離婚,微博的發佈文案是“你我深愛過,努力過,彼此成就過,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
一如既往的體面獨立,但此時的馬伊琍無論是生活還是精神已經走入了人生的新階段。
她開始接受生活的種種不如意,向外界袒露自己的不安與惶恐,經歷和感受。
這是一種區別於之前所展現的強大,如果說之前是剛硬的荊棘,現在則是韌性的蒲草。
就像年輕時她覺得“哭”很丟人,但這時的她已經承認了自己的力不從心,釋懷了該哭就哭,眼睛腫就腫,因爲哭了纔可以讓人知道你的想法,情緒不是錯誤。
而在明白了生活之苦,學會了共情和悲憫後,她逐漸熱衷出演一些更灑脫,更強大的角色。
有記者問她,在塑造《我的阿勒泰》中張鳳俠這一角色時,有什麼感悟。
馬伊琍回答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女性沒有走出困境,或者說她還在困境裡,或者說她在角落裡像塵土一般地生活,我覺得她們也是值得我們去看見的。
我覺得一個演員是要有悲憫之心的,就是你的眼睛不要放在那些閃亮的角色上,恰恰我們需要比普通人更關注那些沒有被關注到的人羣。”
從《奮鬥》裡的夏琳到《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再到《我的阿勒泰》裡的張鳳俠……
這些角色豁達而灑脫,真誠而坦蕩,歷經世事依舊熱愛生活,是另一種懂得。
20年過去了,馬伊琍演的不止是角色,更是她自己。
參考資料:
《專訪馬伊琍:別跟生活擰着來》CCTV電視劇
《朗讀者》馬伊琍部分
《非常靜距離》馬伊琍專訪
《魯豫有約》馬伊琍專訪
《女人30+》馬伊琍專訪
部分圖片和素材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