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參訪黃埔軍校,看到政治部辦公室門口有合照:哪個是周恩來

“這裡面哪個是周恩來呀?”這是4月3日,馬英九先生在參觀黃埔軍校舊址的時候,指着牆上的一張照片問出的話。爲何在衆多的大人物裡,馬英九獨獨詢問周恩來?

馬英九參觀黃埔軍校

作爲當年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在任期間爲黃埔軍校的建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對於他來說,這一生留在光輝的史冊裡絲毫不覺得可惜。以至於有像馬英九一樣的後來人,在參觀時還能想到他的名字。那麼,當年周恩來究竟在黃埔軍校做了什麼呢?

進入黃埔軍校,成爲政治主任

一開始,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其實另有其人。最初是戴季陶,國民黨元老,很快離開了黃埔,之後是“邵元衝”,因爲做事太擺爛,既不積極開展教育工作,爲軍校培養人才,又與學生相處得很一般,所以那個時候起,廖仲愷就動了換人的心思。

剛好這個時候,周恩來從法國學成歸來。而作爲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的張申府極力向廖仲愷推薦周恩來——

“他一定是個教書育人,搞政治的好苗子,咱們要先把他拉攏過來。”

於是,1924年10月,年僅26歲的周恩來受邀擔任了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等真正到了學校,面見全校師生的時候,大家不禁感嘆:居然是一位年輕人擔任學校政治部的主任。敬佩的同時,大家也很擔心。

聽說國外留學回來的人都是繡花枕頭,表面好看,其實沒有什麼真材實料,但周恩來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大家的刻板印象。

他一上任就開始了對黃埔軍校教育事業的改革——先後在政治部設立了事務科、宣傳科和組織科,其主要的目的是把政治和軍事相結合,讓學生們能在綜合教育的培養下樹立對革命事業的正確認知。

在教書育人方面,周恩來也很有自己的一套。他把孔子的“因材施教”融會貫通,針對不同的學生,他有一套不同的教育方式。與蔣介石不同,周恩來教育學生要積極投身革命事業,他培養的是爲國家做貢獻的人。

蔣介石不一樣,他一心只想從年輕血液中挑選可以爲自己所用的人,是爲私心,不爲家國。

一心爲了中國,遭蔣介石忌憚

一開始,周恩來憑藉自己崇高的人格和出色的授課能力,在黃埔軍校的一衆年輕學生中廣受好評。可他的教育生涯也並非是一路綠燈,自然有一些有反動意向的刺頭來找他麻煩。

其中以王柏齡和胡宗南最爲突出。因爲一開始周恩來在黃埔軍校建立了特別支部,主要是幫助同學們瞭解中國的革命歷程,宣揚的是共產黨的革命思想,而這一舉動恰巧激怒了一幫反共分子。

可週恩來卻沒有與對方起爭端,反而是一心撲在黃埔軍校教育事業的建設上面。因爲他獨特的個人魅力,連反共分子胡宗南也被他折服了,甚至開始思考自己的政治立場是不是存在問題。

可以說,周恩來的到來,直接在黃埔軍校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那些原本只是被關起來培養的學生開始對中國的革命事業有了新的認知。大家並不再拘泥於派系,而是更願意走向真正的革命戰場,爲中國的革命事業努力。

1925年,周恩來、蔣介石等人領導黃埔軍進行了第一次東征,意圖消滅叛亂的陳炯明軍隊。可當時雙方力量實在是懸殊。黃埔黨軍滿打滿算只有三千人,對方可是整整五萬大軍。

面對這第一道難關,蔣介石直接消極擺爛,而周恩來卻積極奔赴前線,爲部隊尋找戰勝的機會。擒賊先擒王,周恩來指揮部隊鎖定敵軍的指揮部,直接用最大火力的炮兵連對敵軍指揮部進行火力壓制。

最後,在周恩來的英明指揮下,敵軍的節奏被徹底打亂,黃埔軍瞬間佔據了戰爭的主導地位。在之後的二次東征中,周恩來如法炮製,打了幾場關鍵的勝仗。

可等到最後清算功勞的時候,一向畏首畏尾的蔣介石這個時候倒是站出來了。他把東征的功勞都算在自己身上,於是就有許多不明真相的人對他無限崇拜,自此,他在軍中的威望也得到了提升。

但蔣介石心裡很清楚,軍隊裡的一些核心人物其實是認可週恩來的能力的,他在黃埔軍校的影響力逐漸超過了蔣介石。如果放任事態這樣發展下去,那以後的黃埔軍就是共產黨人的天下了。

歷史不斷前進,後人緬懷追思

蔣介石決定做點什麼來打擊周恩來的囂張氣焰。他開始計劃清掃黃埔軍校中的共產黨人,於是三番五次向周恩來刺探共產黨的人員名單,可都一一被周恩來對付了過去。

周恩來哪能不知道蔣介石的意圖,爲了保護組織內部人員的身份,他寧願頂着巨大的壓力,也要和蔣介石繼續周旋。藉着兩次東征之功,蔣介石和汪精衛達成同盟,相繼奪取黨政軍權,蔣介石掌軍權。

黃埔軍校幾乎就是蔣介石的地盤,作爲僞裝進入革命的投機分子蔣介石,骨子裡是反共的。1926年,蔣介石炮製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事件,將共產黨從黃埔和第一軍中趕出去。

中山艦事件後,周恩來離開了黃埔軍校。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開始對共產黨員進行趕盡殺絕。而作爲共產黨革命事業的絕對擁護者,周恩來算是徹底與蔣介石站在了對立面。

在那之後,共產黨和國民黨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內鬥。對於蔣介石來說,他想要的是絕對的權力和中國的天下,可對周恩來而言,中國的革命和解放事業,百姓的安定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雙方不同的立場其實就代表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的不同發展方向。而最後歷史也證明了,只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救中國於水深火熱之中。1949年,新中國成立,共產黨成爲了這片土地新的領導者。而周恩來長期擔任總理,一心爲國爲民,被人們稱爲“人民的好總理”,近乎被當成完人。

反觀以蔣介石爲代表的國民黨一派,打了敗仗以後只能灰溜溜地退到臺灣,繼續苟延殘喘。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雖然時至今日,臺灣依舊沒有解放,中國的歷史遺留問題依舊存在,但並不妨礙後來人對周恩來總理的尊敬與崇拜。

後來,作爲臺灣領導人的馬英九先生率領檯灣年輕學子來大陸進行兩岸交流活動。在衆多的選擇當中,馬英九先生首當其衝地選擇了國民黨當年的政治中心——廣州。

4月3日,馬英九一行人來到廣州後,順路去看了黃埔軍校的舊址。看着滿滿一牆面的合影,在衆多的黑白照片當中,馬英九先生似乎在尋找某個熟悉的面孔——

“這裡面哪個是周恩來呀?”直到他在一羣政治部教官的大合影中找到了周總理的面孔,才慢慢展開了笑顏。

其實在許多國民黨人的心裡,周恩來的形象一直是高大偉岸的,也正是因爲他擁有極致崇高的品格,才值得被衆人所銘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