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在北大,開口就是謊話
近日,馬英九一行人的和平之旅備受矚目,他們的出現總是能吸引無數網友的眼球,可謂是自帶流量。
4月9日,馬英九參觀了國內知名學府北京大學,在座談交流會上,他興奮的拿起了座位上的名牌,說北大的中文系水平很高,至今爲止,只有北大把他名字寫對了。
理由是,“英”最後一筆是一點,而不是我們通常看到的一捺。
很多人,包括北大的部分學生在內,受到這樣的表揚應該都會覺得很自豪。
但是,不要高興的太早,實際上馬英九是說了“謊話”。
他說至今爲止,只有北大寫對了他的名字,這話是不對的,和北京大學一樣把他名字寫對的人和單位其實有很多。
去年清明期間,馬英九回大陸祭祖後,又去了重慶,在交流會議上,他旁邊的小桌上擺放的名牌,可以清楚的看到,英的最後一筆也是一點。
這足以證明,北大絕不是第一個把馬英九名字寫對的單位,而他去年也沒有表現出驚喜的樣子,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因此而驕傲。
不僅在中國大陸,臺灣地區的相關人員其實也沒有寫錯馬英九的名字,而且一直都沒有寫錯。
讀書期間,他證件照的下面,“英”的寫法就是正確的。
當然,儘管有以上這些例子,可能有人會覺得,雖然工作人員把他的名字寫對了,但也許他並沒有注意,而注意到的都是錯誤的寫法。
確實有這種可能。
可是,在馬英九當選爲臺北市長的時候,他的工作服上清楚的寫着他的名字,而且也是正確的寫法,都穿在自己的身上了,如此醒目又怎麼會看不到呢?
很明顯,馬英九確確實實是說了謊話。
他認爲的正確寫法,也值得認真探討。
比如,有網友貼出,宋代大文豪蘇軾親筆寫的“英”字就是一捺,而不是一點,難道連蘇軾也寫錯了嗎?
當然不是。
漢字的寫法有很多種,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各類辦公軟件上字體有太多的種類,用不同的字體寫出來的“英”,有的是一點,有的是一捺,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寫法不同,個人的使用習慣有差別而已。
如此看來,馬英九誇讚北大中文系,從經歷上看是謊話,因爲他早就在各種場合看到過“正確”寫法了,從結論上看也不對,因爲既有一點的英,也有一捺的英,都是對的。
深度來探究這個問題,面對北大廣大師生的熱情接待時,馬英九爲什麼要“說謊”呢?
或許和他想要表達的思想有關,請注意,他說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水平很高,之所以要特別強調中文系,就是在說兩岸同胞有相同的文字,也有一脈傳承的古老文化。
誇讚北大中文系只是形式,目的是爲了引出兩岸同胞同文同種的文化淵源話題。
所以,除了以“英”字的寫法切入主題外,在座談會的結尾,馬英九還向北京大學贈送了國學著作,很明顯又是在強調文化認同。
如果這種的開場白是在小學,或者其他低年級的課堂上,想必能收穫一片叫好聲,但在北京大學和一羣教授說就顯得不妥,大學是研究學術的地方,並不是什麼玩笑都能開。
對“英”字寫法的探討,確實有些貽笑大方了。
值得一提的是,馬英九在參觀盧溝橋時,也因爲說錯話,而受到了邱毅的批評。
在盧溝橋上,備受觸動的馬英九感慨的說出了“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這句話他以前經常提起,都沒有被批評過。
這一次卻用錯了場合。
邱毅認爲,盧溝橋是盧溝橋事變的發生地,是日本侵略者殘暴行徑的見證,中國人民付出了慘重而巨大的代價才取得了勝利,所以這次戰爭是有贏家和輸家的,中國是贏家,而日本是輸家。
邱毅的話,字字珠璣,“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確實用錯了場合。
反觀北大的“英”字呢?
很明顯,這種謊話也大可不必說,或許其他的開場白會更好,這應該難不倒馬英九。
但可能真的像邱毅說的那樣,馬英九因行程緊密來不及認真思考。
當然,沒有任何必要去責備他的“失誤”,應該多理解他促進兩岸和平的良苦用心纔是。
總而言之,歡迎馬英九先生今後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