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國家級“團購”爲就醫減負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
原標題:進醫保、入集採、增新藥、降負擔,一系列醫藥領域的改革持續推進(引題)
國家級“團購”爲就醫減負(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丹青
“阿託西班注射劑集採後價格降幅超過80%。”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廂竹院區產一科主任寧思婷說,許多住院保胎的患者會用到這款藥品,“千元一支”的高價曾讓不少人負擔很重,集採後價格大幅下降,惠及更多患者。
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自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已開展9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共納入37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50%,數以億計的患者用上了質優價宜的藥品。
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可以理解爲國家“團購”藥品,明確採購數量,以量換價,擠壓藥品虛高“水分”。聚焦小小一粒藥,爲老百姓爭取更多實惠,彰顯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民生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進醫保、入集採、增新藥、降負擔,一系列醫藥領域的改革持續推進,更加直接惠及民生,爲健康中國的百姓“賬本”添墨加彩,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降“虛火”,讓患者感受到實惠
2018年11月,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廣州、深圳、西安、大連、成都、廈門、瀋陽7個城市共11個試點城市開展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25箇中選藥品中選價平均降幅52%。
2019年9月,試點擴圍到全國,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9%。
2021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明確推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不僅僅是藥品,帶量採購的“朋友圈”同步擴大到了高值醫用耗材領域。
2020年11月,心臟支架成爲首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耗材品種,從均價1.3萬元左右跳水到700元左右;2021年9月,第二個進行國家集採的高值醫用耗材產品人工關節在天津開標,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2022年9月,第三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採聚焦骨科脊柱類耗材,平均降價84%;2023年11月,第四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集採覆蓋人工晶體、運動醫學相關高值醫用耗材,中選產品平均降價70%。
“醫藥集中帶量採購實施以來,原先價格嚴重虛高的藥品耗材價格下降。”國家醫保局價格招採司司長丁一磊說。
促進藥品耗材質量和可及性增強
集採後,用藥質量和用藥可及性不斷提升。丁一磊透露,“我們跟蹤分析集採藥品使用情況,發現集採前患者使用原研藥和通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的用量佔比約爲50%,集採後大幅提升到95%左右,優質藥品成爲用藥主流。”
此外,集採還促進新一代藥品耗材可及性增強,加速對“老藥”的替換,臨牀用藥用械結構升級。丁一磊介紹,胰島素集採後,二代與三代胰島素的使用比例從4:6調整到3:7。
近年來,支架使用數量、支架植入手術量每年都在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集採中選心臟支架使用量分別爲160萬條、183萬條和218萬條,年均增長17%,累計370萬餘名患者植入了中選支架。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集採中選支架是在保持原品牌、原型號、原工藝參數基礎上,通過“以量換價”惠及羣衆,採購的是經臨牀長期驗證性能良好的鉻合金載藥支架,其使用量佔比從集採前的60%上升到95%以上。
重塑行業生態,加速向創新轉型
集採實施幾年來,醫藥產業研發創新動力強勁,醫藥工業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3%,國內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2023年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創新藥40個品種。這些都說明集採後醫藥行業不僅沒有放慢創新腳步,反而更加明確發展戰略和趨勢定位,加速向創新轉型。
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通知,要求做好2024年醫藥集中採購提質擴面工作。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黃華波介紹,2024年將繼續大力推進醫藥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在集採品種選擇上強調統籌協調。重點在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開展工作,做到國家和地方互爲補充,持續擴大集採覆蓋面。在國家層面至少開展一批藥品和一批高值醫用耗材集採。同時,提高地方聯盟採購系統性和規範性,加強集採執行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加強監督管理,確保中選結果執行到位。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