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額連續兩年刷新歷史峰值,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向新興領域拓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胡慧茵 廣州報道

9月5日下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高級別會議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該會議主題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現代化發展平臺”。當天,與會人士共議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經驗與啓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會議致辭中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1週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已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國際經濟合作平臺。非洲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夥伴,中非加強戰略對接,深化務實合作,取得了一批實打實、沉甸甸的合作成果。丁薛祥強調,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互補優勢明顯、合作前景廣闊,中方願同非方樹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杆,給雙方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方在此次峰會上提出,願同非方深化工業、農業、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等領域合作,樹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杆,共同打造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樣板。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據統計,目前已有52個非洲國家以及非盟委員會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奧努納伊朱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符合非洲國家的客觀需要,有助於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受到廣泛歡迎與響應。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王義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非洲國家通過此次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從中國的發展中汲取經驗,包括以發展爲導向、“並聯式”發展實體經濟等,這是與中國式現代化對接的過程。

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

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非洲合作之花在非洲廣袤大地上綻放。

推動互聯互通的蒙內鐵路和亞吉鐵路,西非第一條由中國企業設計、建造和施工的電氣化城市輕軌拉各斯輕軌藍線一期,以及用於提升非洲疾病預防的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個又一個耳熟能詳的工程,見證着中非共建“一帶一路”豐碩的合作成果。

“要想富,先修路。”這條中國發展“秘訣”如今也在非洲紮下了根。過去11年來,中國企業已在非洲各國累計參與新建和改造鐵路超過1萬公里、公路近10萬公里、橋樑近千座、港口近百個、輸變電線路6.6萬公里、骨幹通訊網絡15萬公里。在減貧惠民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已向非洲53個國家提供援助資金,實施糧食、供水、婦幼、教育等一批民生項目。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非進行了積極的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受到非洲國家熱烈的歡迎,是因爲它契合了非洲國家發展以及地區一體化的需要。”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玉淵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非洲國家長期面臨着基礎設施、資金和人才不足的問題,發展基礎設施、吸引國際投融資、工業化、人力資源和能力建設等是非洲發展的優先議程,而“一帶一路”倡議尤其是“五通”契合了非洲的現實和迫切需要,在促進非洲國家擺脫“發展陷阱”“落後陷阱”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非基礎設施“硬聯通”正不斷邁上新臺階。與此同時,中非正着力實現雙方的“軟聯通”。

今年8月,《中國—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報告》2024版藍皮書(簡稱“報告”)正式發佈,展現了中非在經貿規則對接方面的成果。《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對原產於27個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98%稅目產品實施零關稅,與34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21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這些措施顯著降低了中非雙方的貿易成本,提高了貿易效率,爲雙方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

王義桅表示,在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的背景下,進一步強調中非之間的“軟聯通”和“心聯通”,既契合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目標,也將進一步助力中國與非洲合作落實非盟《2063年議程》。基於之前“硬聯通”的成果,中非民衆之間的“心聯通”進一步走深有助於中非雙邊互利互鑑,相互學習。

中非人民的“心聯通”進一步取得進展。《報告》顯示,在減貧惠民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已向非洲53個國家提供援助資金,實施糧食、供水、婦幼、教育等一批民生項目,受益人數超過1000萬人。

拓展數字、綠色經濟合作

隨着中非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入,中非經貿合作逐步走出一條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

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2821億美元,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峰值。其中,中國自非進口堅果、蔬菜、花卉、水果同比分別增長130%、32%、14%、7%;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對非出口同比大幅增長291%、109%、57%。截至202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非洲進出口1.19萬億元,同比增長5.5%。

一系列數據顯示出中非經貿向好的發展態勢。這樣的結果,既離不開中非多年來在基礎設施領域的耕耘,也跟中非日益緊密和多元化合作息息相關。

談到中非經貿的發展,王義桅表示,中非之間最早的合作主要是以原材料、能源貿易爲主,現在合作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包括農業合作,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電動汽車產業、鋰電池產業,從事跨境電商貿易和服務貿易等,呈現出政府、投資和貿易主導的特點,中非還會共同制定經貿合作的模式和規則。

當前,中非正在努力拓展更多合作的新領域。峰會上,丁薛祥表示中非要加強公共衛生、綠色轉型、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構建更加緊密的創新合作伙伴關係。

就在越來越多“小而美”的基建成果惠及非洲千家萬戶的同時,中非在綠色製造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也在火熱推進。

2012年,全球玻璃纖維龍頭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巨石埃及玻璃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巨石埃及”)落戶埃及蘇伊士。十餘年間,它使埃及玻璃纖維行業實現從無到有,有效帶動當地礦產、包裝材料等上下游產業鏈蓬勃發展,助力埃及實現製造業升級。如今,埃及巨石玻璃纖維基地年產能達到36萬噸,成爲非洲大陸最大的玻璃纖維生產基地,埃及已成爲世界第四大玻纖生產國。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被廣泛運用於風電、新能源汽車、管道、家居衛浴等領域。

巨石埃及的實踐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不斷助力非洲國家在製造業中採用綠色技術和清潔能源。在肯尼亞,中企承建的東非最大光伏電站加里薩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超過7600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約6.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在幾內亞建設的凱樂塔水電站,極大緩解了首都科納克里及周邊地區的用電荒……一座座光伏電站、水電站矗立在非洲的土地上,助推越來越多非洲國家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夢。

中非還共同促進數字經濟的合作。《報告》顯示,中非將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非洲高速互聯網接入,支持非洲建設“智慧城市”,推進中非以5G、大數據、雲計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爲代表的信息網絡技術合作,支持建設中非聯合實驗室、夥伴研究所、科技創新合作基地,消除“數字鴻溝”,助力非洲國家實現數字化轉型。

“中非合作以民生福祉爲目標,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周玉淵表示,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提出了中非合作的十大夥伴行動,“小而美”項目受到更高重視,因爲這關係非洲民生,使非洲民衆可以從中非合作中獲得更多直接收益,這反映了中非合作的深化和細化,未來中國依然會對非洲一些重大且具有良好前景的工程和項目進行投入。

談到中方支持非洲建設“智慧城市”,王義桅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設包含多個方面,比如智能電網、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在農業上的應用等。現在中非工業現代化不斷創新模式,附加值和水平都有所提高,與中國技術的發展和本身先進的設計理念緊密相關,受到非洲各界的廣泛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