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持續鼓吹對華脫鉤 中國與亞洲鄰國貿易卻快速增長
美國試圖說服其他國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中國與亞洲鄰國的貿易聯繫卻日益加深。圖爲努力成爲中國與東盟貿易中心的廣西欽州港。(圖/中新社)
儘管美國已尋求說服一些國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隨着經濟增長,企業重組供應鏈的趨勢下,做爲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中國與亞洲鄰國的貿易聯繫卻日益加深。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經濟學家認爲,小經濟體通常會想要與較大經濟體綁定貿易關係,在其經濟快速發展過中,中國可以提供大量的平價商品,如汽車、機械與各種消費品。
不過,報導指出,中國與其亞洲鄰國不斷增長的貿易,也折射出美中分歧愈演愈烈的影響。中美兩國關係惡化首先起自一場貿易戰,此後雙方爭執已擴大到技術、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等領域。加上後來的新冠疫情干擾,開啓了全球供應鏈的重構進程。許多在中國運營的製造商已尋求將生產線的部分要素轉移到中國的亞洲鄰國,目的是繞開關稅,或者是爲了在中美關係惡化背景下避開未來動盪的風險。
數據顯示,這種重組往往有助於強化、而非削弱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關係,其中反映出製造過程的複雜性,因爲一項商品通常需要大量的零件與繁複的組裝流程。
《華爾街日報》對中國海關數據分析時發現,美國自2018年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來,中國與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等東南亞鄰國的貿易總額成長71%,達到9790億美元,與印度同期的貿易總額也成長49%。相較之下,中國與美國及歐洲的貿易總額分別只成長23%和29%。
很早之前經濟學家就已指出,中國與亞洲鄰國的貿易之所以能快速成長,是因爲中國是亞洲最大經濟體,自然成爲其他鄰近國家的貿易伙伴。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出口商品包含低價的商品與設備,這些都受到周邊快速成長經濟體的歡迎。而且爲了迴應美國的關稅制裁,中國還調降亞洲其他地區的進口商品關稅,讓中國企業和消費者得以享受更便宜的亞洲製造商品。
美國海關數據顯示,自 2018 年 7 月以來,美國從東南亞10國的進口已增加 89%,至今年10月的一年當中,雙邊貿易總額已達4500億美元,高於 2018 年中旬的 2620億美元。
經濟學家認爲,想要阻止亞洲經濟體更加依賴中國,美國必須採取更多行動來加強與亞洲國家的關係,例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拜登政府目前還不打算加入CPTPP,但也表示願意重啓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