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烏認知作戰 誰將贏得勝利?
(示意圖/達志影像)
俄烏軍事衝突至今將屆滿1年,美俄之間的混合戰持續在俄烏衝突中升級,使得雙方無法落實第三階段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把美國總統拜登的國情諮文解讀成對俄侵略政策的延續,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柯夫認爲美俄深陷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
2月2日,俄羅斯慶祝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80週年紀念日。史達林格勒是二戰期間蘇聯的領袖精神堡壘及石油與糧食命脈,象徵當前俄羅斯掌控黑海戰略位置的歷史任務。俄羅斯總統普丁把德國運輸豹式戰車到烏克蘭視爲法西斯主義的死灰復燃。那麼,美國把中俄視爲戰略敵人的同時,需要開闢歐亞聯合戰線,爲美國民主對抗專制的認知作戰服務。
蘇聯解體之後,俄烏之間的利益衝突和民族矛盾在幾方面立即顯現:一,烏克蘭的去核進程;二、克里米亞艦隊的歸屬;三、天然氣過境烏克蘭的費用和烏克蘭拖欠俄國天然氣債務;四、烏東工業區與俄羅斯經濟整合;五、俄語與俄羅斯族裔地位;六、烏克蘭加入歐盟與北約。因此,俄羅斯與西方爭奪黑海成爲冷戰後的目標。俄羅斯堅持烏克蘭無核、中立和非軍事化,及建立繞過烏克蘭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線,一直是俄羅斯國家安全的核心利益。
當年蘇聯經濟走入停滯,戈巴契夫試圖與西方和解進行經濟改革,內部分離主義自然甚囂塵上,提供了西方介入前蘇聯空前絕佳的友善環境。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時任總統葉爾欽即把烏克蘭視爲國家安全首要的不穩定因素,他認爲烏克蘭境內的俄語族裔勢必與烏克蘭的民族主義羣體發生衝突。
1994年的《布達佩斯備忘錄》是俄美英處理烏克蘭去核的妥協結果,葉爾欽持續加速市場經濟,扮演西方廉價能源的供應者。俄羅斯的過境天然氣和烏克蘭東部工業區支撐了烏克蘭主要的經濟成長。因此,當西方策動顏色革命並與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合流後,引起俄羅斯族裔的不滿,最終演變爲內戰。俄德法於2014年與2015年簽訂的《明斯克協議》則是第二個妥協。
拜登2月7日發表國情諮文,認爲普丁發動侵略戰爭。在俄羅斯的思想裡,要承認一個人擁有絕對的自由意志並歸咎於普丁的責任是非常困難的。俄羅斯人把空間、時間、互賴和因果關係作爲生存的不變規律,因此,將羣體利益置於個人自由意志之上。普丁完成了兼併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南四地的任務,將黑海與高加索戰略地帶置於俄國領土範圍內,這反而贏得國內高度的民意支持。
在不考慮何時解決俄烏戰爭的前提下,不論普丁是否在總統的位置上,他已把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戰略部署建構在歐亞身分認同與現存的地緣版圖上,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制高點。在歷史長河的分合爭辯過程中,西方必然見縫插針。因此,化解俄烏矛盾的癥結,俄羅斯需要恢復自信,結合一切力量富國強兵,從歷史規律中解決問題,俄國不會限於歸因的困境。
俄羅斯只要在經濟及烏國東南四地新領土的戰局中都保持穩定,便可持續強化與非西方陣營的本幣交易,並掌握自主能源價格,從而改變美元霸權及西方五百年來的軍事優勢地位。
中國是全球民生必需品和基礎設施龍頭,俄羅斯則是能源和糧食大國,對於發展中與貧困國家改善生活水平與發展基礎工業,中俄合作具有相當優勢。美國爲了弱化俄羅斯國力需要持續援助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最終仍是本國空間一體化、多民族融合和全體人民意志的總體決戰。
(作者爲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