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程師抱怨「怎麼贏得了Intel」 直接印證張忠謀這預言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中時資料照)
近日1名美國工程師在網路上發文爆料在臺積電受訓狀況,提到工時長、軟體太爛、開會時間太長等問題,引發熱議。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近期也提到,臺灣廠商要到當地管理相當困難,根留臺灣是最有競爭力的選擇,當年1句「相信英特爾會覺得池子很冷」,也展現臺積電選擇一條不被看好的路,並堅持純晶圓代工服務,維持與客戶密切合作關係,才讓臺積電有今天地位,甚至也印證了日前張忠謀提到的,「臺灣管理者不可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區管理,如同英特爾一樣好」。
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先進晶圓廠持續興建,預計2024年完工,屆時將用以生產5奈米制程,目前也已經招募250名的美國工程師來臺受訓,但該名臺灣受訓的美國設備工程師認爲,來臺受訓的工時至少10小時,實際上可能到12小時,以及內部軟體老舊,一天開會時間達3小時沒效率,新人教育軟體耗時卻學不到任何東西,是在浪費時間等缺點。
美國工程師強調,應該讓員工符合常理的時間陪伴家人,同時保有不錯的福利,這些至少要在亞利桑那廠做到,不然臺積電在招募人才方面,怎麼贏得了在附近的英特爾呢?
臺積電週一(1日)發聲明迴應,今年4月以來,逾百名美國工程師抵達臺灣進行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公司介紹、文化及核心價值、核心競爭力、半導體制程與整合、半導體元件物理,以及依工作職能和職務量身定製的在職訓練。
臺積電強調,人才是重要資產,規劃跨文化溝通協作的培訓,打造開放、多元且包容的職場環境,疫情期間保護員工健康安全和移地訓練的身心關懷,臺積電表示,內部採取多樣化暢通的溝通管道保持交流,並給予協助。
張忠謀玉山科技協會20週年慶祝大會晚宴的演講提及,臺灣半導體制造未來仍可以相當有競爭力,但這個競爭力僅限於在臺灣營運,因爲成本過高、海外管理不可能如過去美國管理海外機構的權威,臺灣管理者不可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區管理,如同英特爾一樣好,認爲在臺灣營運是保持競爭力的唯一選擇。
張忠謀認爲,臺灣在製造生產方面的良率優勢,讓他能向國際客戶交代,臺積電因技術導向的客製化產品很有競爭力,因此能成爲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張忠謀曾經評論,英特爾雖是臺積電間接競爭者,但臺積電是依靠技術與生產才能生存,所以協助客戶打敗英特爾是主要目標,臺積電做的不是還好,是「很好」。
英特爾2013 至2014 年曾跨入晶圓代工領域,最後失敗,張忠謀2016年受訪提到,英特爾只是把把腳伸進去池子裡,試探水溫而已,「相信英特爾會覺得池子很冷」。今年4月,隨着英特爾新執行長Pat Gelsinger啓動IDM 2.0戰略、重返晶圓代工業務,張忠謀4月就指出,1985年他籌備創立臺積電前,曾找英特爾投資,但英特爾卻看不起晶圓代工,沒想到30年後,英特爾也要搶進晶圓代工,這對他而言是相當諷刺的事。
Pat Gelsinger也在今年7月,公佈最新的公佈最新的先進製程技術藍圖,採用與業界相同命名方式,將原本10 奈米 Enhanced SuperFin正名爲Intel 7,原先7奈米正名爲Intel 4,之後分別爲Intel 3、Intel 20A、Intel 18A製程,但能否順利,仍待市場觀察。
英特爾這種垂直整合製造(IDM)廠商,IC設計比重偏高,自家晶片製造產能也是供給自家產品,如今想要跨足晶圓代工業務,勢必加大資本支出,最直接衝擊的就是毛利率表現。
隨着1990年代亞洲晶圓代工廠興起,從一開始靠低價搶市擴張,到進入到更爲先進的製程節點,與客戶密切合作改善良率,臺積電的毛利率高達50%,也讓其獲得在晶圓代工領域市佔率高達5成以外的成就;至於英特爾,今年第三季財報就透露,預計未來2到3年毛利率將下降至51%-53%,英特爾必須不斷證明在轉型之際,仍保持投資人對該公司前景的信心。
張忠謀也在上週演講指出,過去幾十年,美國和亞洲許多公司多因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而發達成長,現在全球不再是平的了,半導體多了很多競爭者,對亞洲、全球半導體業者都是挑戰。至於英特爾在美國設廠,不一定做得到低成本的半導體供應鏈,就算花數千億美元,也不可能架構起半導體產業,反而讓成本上升,臺積電會以臺灣爲總部會一直髮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