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徵301關稅,明年我國儲能電池可能出現一波項目搶裝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朱玥怡)隨着美國加徵301關稅“靴子落地”,作爲出口大戶之一的儲能鋰電池,會面臨怎樣的變局?

5月17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嶽芬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根據301關稅聲明,電力儲能電池加徵關稅稅率從當前的7.5%調整爲25%,2026年開始開始實施,即短期內對國內企業出口儲能系統的影響較小,當然這也是美國在爲構建本國儲能供應鏈提供緩衝時間。

“鋰電池出口數據不區分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但從美國市場儲能新增裝機規模來看,我國出口美國的鋰電池大部分是動力電池。”遠景能源儲能事業部總經理鄭漢波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目前來看,車用動力電池2024年起關稅從原先的7.5%提高至25%,意味着出口美國市場將額外增加1/4成本。對於出口美國市場的儲能電池,則還有兩年的低關稅窗口期。

窗口期意味着依然有待充分把握的機遇。嶽芬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可以預見,2025年可能會存在一波項目搶裝的情況。

多位業內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此次301關稅涉及的行業中,美方政策各有側重。對於光伏這樣美國自身產業基礎較爲薄弱、中國佔據充分優勢的行業,美國的政策目的仍在於促進產業迴流。至於儲能,美國本土產業鏈的培育仍需要時間。

嶽芬援引了美國能源部《電網儲能供應鏈深度評估》(Grid Energy Storage Supply Chain Deep Dive Assessment),該報告指出,美國目前在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方面處於明顯劣勢,在供應鏈所有環節的產能上都落後於中國,在某些環節上也落後於亞洲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上游環節(即原材料的獲取和精煉)以及中游組件生產(即陰極和陽極)方面尤其薄弱。而要增強這些環節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在美國人工成本及配套成本相對較高的情況下,更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

第三方機構InfoLink提出,儲能方面,經過本次稅率調整後,預計美國本土製造電芯成本將於2027年與出口至美國的中國產電芯成本持平,隨後2028-2029年,美國本土製造電芯成本優勢逐步體現,但2030年因IRA補貼退坡,可能會再次出現成本持平的現象。

國軒高科美洲業務副總裁陳瑞林5月17日向貝殼財經等媒體表示,目前我國電池生產成本較低,即使加上關稅,依然具備競爭力。

陳瑞林表示,美國針對電池的關稅政策核心在於促進產業轉移,而非關稅收入。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