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擅長從0變1,中國人擅長從2變100”  參考獨家

我剛在北京和上海待了一週,與中國官員、經濟學家和企業家見面。我就直說了吧:在我們酣睡的時候,中國已在高科技製造業的所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飛躍。

“供應鏈戰爭”不可取

如果還沒有人跟特朗普提過,那麼我要告訴他:在第一次擔任總統期間,他不停地批評中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反而令中國爲爭取電動汽車、機器人、稀有材料等領域的全球主導地位加倍努力,同時儘可能不依靠美國的市場和工具。

曾在中國生活了30年的商業顧問麥健陸告訴我,“特朗普讓他們認識到這個事實:要將本土的科學、創新、先進製造技術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需要全國上下總動員”。

特朗普將要面對的中國是一個更難以對付的出口引擎。中國先進製造業的規模、複雜程度和數量在過去幾年裡迅猛增長。

中國的出口機器現在是如此強大,也許只有非常高的關稅才能真正放慢中國的出口,而中國對高關稅的迴應可能是切斷美國工業現在幾乎無法從別的地方獲得的關鍵供應。這種供應鏈戰爭不是任何人想看到的。

我兩週前訪問中國時,與我交談的中國專家們都希望避免這場戰爭。中國人的出口仍需要美國市場,但他們不會聽從擺佈。如果北京和華盛頓能就關稅達成協議的話,雙方都將受益,並獲得去做他們早就該做的事情的時間。

“製造業能力”很驚人

需要去中國走一趟纔能有所體會,但很多美國人錯過了看到中國製造業驚人增長的機會。

關注製造業的撰稿人諾亞·史密斯寫道,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預測,到2030年時,“中國將佔全球製造業的45%,與美國及其所有盟友相當或超過後者”。

我2019年訪問中國時,小米和華爲只是兩家生產智能手機的中國公司。這次我再去中國時,這兩家公司已經成了電動汽車公司,它們都在利用自己在電池技術方面的優勢來製造非常酷的電動汽車。

我從北京去上海坐的是高鐵。這兩個城市的距離與紐約和芝加哥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當,但只需四個半小時就到了,因爲列車時速超過350公里。列車行駛非常平穩,如果你把一枚硬幣放在列車窗臺上,硬幣在整個旅途中都會原地不動。在紐約和華盛頓之間的列車上這樣做,你會發現,硬幣在列車搖搖晃晃駛出車站的兩秒內就會掉到地上。

訪問中國時,僅僅是住酒店時使用客房服務,美國人就能對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更好的瞭解。

我很喜歡看一位德國旅行博主在上海一家酒店的經歷。“對,電話鈴響了,這意味着機器人到了。”他在視頻開頭說。這位博主把門打開後看到一個機器人在外面等他。按下機器上的“打開”按鈕,上面的一個蓋子開了,露出裡面他下單的食物。他取出食物,按下“完成”鍵,把蓋子關上,看着機器人返回電梯。還不需要給小費。

“創新者市場”在擴大

可怕的原因在這裡:我們不再生產那麼多中國想買的東西,而中國能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幾乎所有東西。

陳博屹是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的競爭對手包括杜邦。他向我解釋說,像他這樣的中國年輕企業家從騰訊、字節跳動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那裡學會了如何“快速創新和改進”。陳博屹說,他的外國競爭對手在產品升級方面速度慢得多,當它們升級產品時,新工廠也需要五六年時間才能建成。

“我們每30天就對一些產品進行升級。我們能在六個月內建成一條新生產線。我們向埃隆·馬斯克和史蒂夫·喬布斯學習。美國人非常擅長將產品‘從0變1’,我們則擅長‘從2變100’。”

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點,是因爲中國製造能力的穩步提升意味着幾乎任何需要的東西——從微小的零件到稀土產品——都可以在國內採購。

在中國經營的外國企業高管會告訴你,過去你必須身在中國才能進入中國龐大的消費者市場。他們表示,如今你仍然需要在那裡,但這樣做也是爲了進入中國不斷擴大的創新者市場。準備迎接更多“中國設計”,而不僅僅是“中國製造”吧!

如果我們認爲中國先進製造業實力的增長只是源於不公平的貿易做法,那我們就是在自欺欺人。

本文由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19日發表,原題爲《中美關係需要“馬斯克+斯威夫特”》,作者是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托馬斯·弗裡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