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中亞推動經濟一體化 學者:尚難挑戰中國主導地位
美國在中亞推動經濟一體化,學者:尚難挑戰中國主導地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美國之音報導,最近,美國政府在中亞召開了首屆中亞與美國商業峰會(B5+1)。此舉是繼中國去年首次成爲與中亞五國之間的最大貿易伙伴之後的一項舉措。不過,格拉斯哥大學的歐亞研究學者安切斯基(Luca Anceschi)教授對B5+1能否能立即挑戰中國根深蒂固的經濟影響能力提出質疑,「這一倡議是否會實現,是一個大大的問號。短期內,我並不認爲B5+1有足夠的力量來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的商業影響力。」
今年3月13日至15日,首屆「五加一」(B5+1)商務論壇在哈薩克的阿拉木圖舉行。政府官員、商業巨頭、專家和投資者齊聚一堂。B5+1代表着中亞五國與美國之間的商業合作。主辦此論壇的美國商會國際私營企業中心(CIPE)表示,該活動旨在履行C5+1紐約宣言中的承諾,重點是促進更緊密的地區經濟一體化,增強美國在中亞的私營部門貿易和投資。
C5+1框架是一個爲中亞國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和美國提供外交互動平臺的機制,最初建立於2015年,最近於去年秋季在紐約舉行了首次元首峰會。而B5+1指的是中亞五國與美國之間的商業關係。C5+1涉及中亞五國與美國的政府關係。C5+1涵蓋了大戰略,而B5+1則包括商業成分。
根據國際私營企業中心(CIPE)責任投資中心主任洪茨(Eric Hontz)表示,B5+1論壇是雙方商業界進行有深度對話的平臺,能夠促進建設性溝通並優先考慮改革議程。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進程建立起一套制度化的對話機制,讓私營部門能夠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並與該地區政府進行合作。」洪茨表示,「幾年來,我們看到中亞五國的企業實際上領導了對中亞地區的投資努力,商業界積極支持更多的區域對話。」
3月15日,國際私營企業中心發佈了B5+1論壇的最終公報,呼籲加強公私對話,釋放該地區的潛力,並提出了刺激外國投資和市場準入的政策措施。最終公報指出,在B5+1論壇召開之前,與會者確定了五個優先發展領域,這些領域對國際投資者最具吸引力,對於發展地區市場至關重要。其中包括「交通和物流、電子商務、旅遊、綠色可再生能源和農業業務。」
根據最終公報,這次論壇的參與者包括來自C5+1國家的代表: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以及來自美國和其他10個國家的代表,5個國際組織和超過400個商業協會。洪茨表示,該論壇和最終公報是一年多工作的成果,預示着未來將成爲每年舉辦的活動。
「當地的CIPE員工舉辦了數十場圓桌討論、聽證會和研討會,以明確一些具體的請求和優先事項,以便與政府合作解決問題,」洪茨表示,「每年的論壇將使我們能夠檢查進展情況,看看哪些地方已經取得了進展,哪些地方可能需要繼續支持和鼓勵。」
洪茨指出,美國希望這一可預見和透明的過程,能夠鼓勵中亞國家政府將私營部門視爲從下而上、創建更加繁榮的中亞的合作伙伴,「中亞地區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我們希望這一小小的貢獻能夠促進該地區和美國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更大信任,共同邁向繁榮。」
然而,格拉斯哥大學的歐亞研究學者安切斯基(Luca Anceschi)教授對B5+1倡議的長期影響表示謹慎樂觀。他雖然承認其旨在建立該地區良好規範的單一市場,但安切斯基對其是否能立即挑戰中國根深蒂固的經濟影響能力提出了質疑。
「這一倡議是否會實現,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考慮到當地國家傳統上對相互之間的政策協調都不大情願,這仍有待觀察,」安切斯基告訴美國之音。「在短期內,我並不認爲B5+1有足夠的力量來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的商業影響力。後者是一個長期存在,並且在多層面建立了經濟框架,主要建立在中國的大陸主義和與中亞的緊密聯繫之上。」
安切斯基觀察,B5+1的顯著之處在於其賦予中亞企業推動市場一體化的策略,反映了對基層一體化的關注,這在該地區迄今爲止並不常見,「該地區的商業經營環境常常不透明,五個中亞國家的經濟格局存在差異,美國在中期內與當地利益相關方保持一致的能力也並不明朗,尤其是在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之際。」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全球中國中心研究員邱芷恩(Niva Yau)認爲,B5+1倡議是一項充滿希望的實驗,旨在優先考慮貿易組成部分,以實現美國在該地區的長期政策目標,「B5+1倡議是美國在該地區進行的一項值得稱讚的實驗。其他地區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特別是在東南亞,美國外交政策開始優先考慮貿易成分,不僅是爲了利潤,也是爲了長期的政策目標。」
邱芷恩表示,鑑於當前的不平衡狀況,中亞領導人已經認識到在中國以外實現進出口結構多元化的重要性。
「儘管中亞與中國有着牢固的戰略伙伴關係,但美國主導的努力正值中亞對新想法持開放態度的關鍵時刻,」邱芷恩說。「雖然存在一些弱點,特別是由於中國與該地區的長期貿易關係,但這種接觸對於中亞的經濟多元化來說是早該發生的,也是必要的。」
同時,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烏茲別克前外長諾羅夫(Vladimir Norov)表示,中國「一帶一路」等戰略在中亞取得了成效,「因爲中國在地理和文化上與其較接近的國家的情況有更好(不是完美,但更好)的瞭解。」他補充說,涉及中國的區域機制,特別是上海合作組織(SCO),總體上在加強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