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中國大使即將下臺,臨走前說出大實話:我們對華制裁沒有用
隨着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臺日期越來越近,本屆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也即將在未來1個多月內結束自己的任期。
就在伯恩斯下臺前,他回顧了自己這3年來的駐華大使經歷,並坦言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其實沒有去太多用。
尼古拉斯·伯恩斯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的雙邊關係,在他的任期內,用了80%的時間琢磨怎麼競爭,其餘20%時間才用於接觸,對於他來說,這是能夠平衡中美關係的正確做法。
伯恩斯承認,一開始美國政府的策略是不同中國合作,並且進行制裁,但是事實證明這沒有效果,一點用也沒有,所以促使美國最後選擇競爭中合作的辦法,才恢復了一定的聯繫。
與其他只會坐在華盛頓指手畫腳的美國政客相比,長期在一線跟中國打交道的伯恩斯,對於美國對華制裁政策到底有沒有效果,可以說是最心知肚明的。
不論美國政客再如何自吹自擂制裁多有效,但伯恩斯在任期3年內看到的,是中國逐步加強了稀土出口管控,推出了搭載國產芯片的智能手機,撮合了伊朗沙特和解,開始對涉臺美企進行制裁等等舉動,這些都側面證明了,美國對華競爭的錯誤與無效,而且帶來的惡果,正在反噬自身。
實際上,伯恩斯的表態,並不只代表他個人的態度,更多折射出的是美國對華戰略的失敗與迷茫。美國一方面在經濟發展、全球治理等方面離不開與中國合作,但出於霸權焦慮和地緣政治競爭的考慮,而妄圖遏制中國的崛起,這種矛盾的心態,導致了戰略上的混亂。
從2021年中美阿拉斯加會晤互相交底,到2022年佩洛西竄臺關係跌至低谷,再到2023年舊金山會晤恢復分歧管控,伯恩斯任職駐華大使的這3年,可以說是雙邊關係跌宕起伏的3年,也是親眼見證美國對華政策一點點失效的3年。
美國應該清楚,不論是制裁還是對抗,都不會有結果,只有合作共贏纔是唯一出路,如果競爭持續下去,這場爭鬥沒有贏家,而美國顯然將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