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歷的學業

圖/顧靜

【羽驚林/摘自灕江出版社《2019中國年度精短散文》一書】

回到敦煌以後,我集中精力在石窟裡臨摹壁畫,紮紮實實地畫了將近兩年。必要時,我到敦煌縣中上課,最後拿了張初中畢業證書。

爸爸把我的學習抓得很緊,他要求我每天一早起來,以唐人經書爲帖練字,再朗讀法語一小時,然後像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一樣去洞窟臨摹壁畫,晚上則安排我跟着大家畫速寫。爸爸對我要求嚴格,我也一板一眼,嚴格地照他的要求做。唯獨有一樣我沒有照辦─他讓我照唐人寫經天天練字,我沒有堅持練。如果認真練了的話,我想我的書法後來應該也會很好的。

爸爸要求我從客觀臨摹入手後,以整理臨摹爲準,將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表窟的重點壁畫全面臨一遍,並在臨摹中瞭解壁畫的歷史背景,準確把握歷代壁畫的時代風格。他開始給我講課,給我介紹歷史,讓我係統地瞭解敦煌各時代的畫風。後來,除了系統臨摹,他看中了哪幅畫就讓我畫。

我每天興致勃勃地蹬着蜈蚣梯,爬進洞窟臨摹壁畫。那時洞窟都沒有門,洞口朝東,早晨的陽光可以直射進來,照亮滿牆色彩斑斕的畫面。彩塑的佛陀、慈眉善目的菩薩陪伴着我,我頭頂是節奏鮮明的平棋、藻井圖案,身邊圍繞的是神奇的佛本生、佛傳故事和西方淨土變畫面。爸爸這樣形容洞窟中的景象:「那建於五代時期的窟檐斗拱上鮮豔的樑柱花紋,那隋代窟頂的聯珠飛馬圖案,那顧愷之春蠶吐絲般的人物衣紋勾勒,那吳道子般『舞帶當風』的盛唐飛天,那金碧輝煌的李思訓般的用色…」滿目佛相莊嚴,蓮花聖潔,飛天飄逸,我如醉如癡地沉浸其中,畫得投入極了。興致上來,我就放開嗓子唱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是我在重慶中央大學附中插班讀書時學會的歌,作者李叔同是藝術家,又是高僧大德,他作的歌詞美得與衆不同,令人難忘。隨着日影推移,洞裡的光線越來越暗,而我意猶未盡,難以住筆。

在大漠荒煙中,我修習着自己藝術人生中第一階段沒有學歷的學業。70多年後的今天,在畫冊上、在美術館的展廳裡再次看到自己十幾歲時的臨摹作品,我依舊會怦然心動:少年純真的激情融入藝術殿堂神聖的氛圍,迸發出了多麼燦爛的火花!如西魏285窟的那幾個力士,我畫得那麼隨意,那麼傳神,線隨感受走,筆觸放得特別開,頗有些敦煌壁畫的韻味。當時別人對我的評價是:畫得不比大人差。爸爸看了也很高興,不斷地鼓勵我。

爸爸還教我怎麼用色。他只讓我用廣告顏料練畫,不讓我用礦物石青、石綠等國畫顏料,因爲在敦煌當時的條件下,國畫顏料是很珍貴的。自己研磨的土紅、土黃可以隨便用,臨摹壁畫時,這些顏料用得最多,而且顏色保持得最好。用廣告顏料畫的畫經過了60年,到現在顏色還挺好的,我不講究顏料,畫出來效果也不錯。

除此之外,爸爸還給我規定,自習時間要看中外名著,中國的《三國演義》《紅樓夢》,外國的《高老頭》《約翰‧克利斯朵夫》等書,我都是在這段時間看的。這類書籍,研究所的圖書室內都有。爸爸一直想在敦煌建設一個完整正規的研究所,每次他到重慶都要爲所裡買很多畫具、紙張,還先後購置了不少圖書。爸爸要求我看完書寫心得,又讓我把感想寫給呂斯百爸爸看,他說:「你要告訴乾爸你在做什麼。」我知道呂爸爸曾經責怪他:「你不好好培養沙娜,光叫她畫畫,讓她變成一個畫工、畫匠,這樣不行!」

於是,我就把自己看了書後想說的話都盡情揮灑在給呂爸爸的信裡,有的信是長篇大論,寫得很長很長。呂爸爸非常認真,他仔細看我寫的心得,再回信爲我詳盡地分析、講解,講作品產生的歷史背景,講作者的個人經歷、思想歷程,講文學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我們就這樣來來回回地在信中一教一學,我由此學到了許多知識,學習頗有成效。後來,給呂爸爸寫信成了我的一個習慣─凡寫信就要談讀書感想。他總是很認真地給我回復,每個月我們至少往返兩封信。呂爸爸在我身上付出的時間甚至超過了我爸爸,爸爸沒有他這麼大的耐心,也沒有這麼多時間。

雖然我沒能正規地完成學校教育,但我學完了爸爸爲我量身定製的一套課程。這段沒有學歷的學業,爲我一生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我終身受益。

(夢嵐/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敦煌!父親的召喚》一書)

收藏者看別人的東西眼光苛刻,因而銳利;看自己的東西寬容,因而遲鈍。看別人的東西時,專心找差錯;看自己的東西時,專心找優點。做鑑定,最好交換着看。

一件東西沒到手的時候,隔江聽雨,仰之彌高。一旦歸爲己有,最初的興奮過去,以平常心視之,眼中便本色畢現。粗是粗,精是精。豔俗的,豔不能掩其俗;樸素的,樸素中有華麗;綺靡的,要麼綺靡到極致,要麼細看之下,綺靡中透着高逸。天性隨和的人,對世上一切事物,因無提防之心,自然免不了吃虧上當。但塵埃落定後的澄澈,另有一番妙味。在一種誘惑面前的失敗,就成了這種誘惑最好的預防針。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讀者雜誌》2024年1月號】

圖/讀者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