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權還沒交接,拜登突然對華拋出“橄欖枝”?4個承諾響徹全球

據看看新聞消息,當前美國缺乏合格的勞動力,製造業勞動力是需要培訓的,就像上海以前設有學徒制度一樣。真正複雜的製造業可能需要五級技工及以上水平的工人,所以美國雖然有盈利的機會,但已沒有合格的工人了。因此,美國發動關稅戰實際上對自身是不利的,因爲這會使其失去物美價廉的外部產品,而自身又無法生產,最終將導致通貨膨脹,美國的出口也會遭受損害。

近期,中國領導人於利馬同美國總統拜登進行會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指出,當下美國正處於權力過渡階段,中美兩國元首再度於多邊機制框架內會晤,這符合國際社會的預期,彰顯出中美關係整體穩定的狀態,並且會對未來一段時期雙邊關係的穩定產生積極作用,爲全世界帶來確定性。此外,兩國元首的會晤還表明,不管美國政壇發生何種變化,中國在中美關係方面的政策與態度始終保持一貫性。

美國總統拜登在會晤結束後,對中國作出了四個承諾。這四個承諾分別爲:其一,不尋求“新冷戰”;其二,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其三,不尋求強化同盟關係來反對中國;其四,不支持“臺灣獨立”。人們不禁要問,拜登爲何會放低姿態,作出這四大承諾呢?

首先,美國正處於政權交接期。在這一特殊時期,拜登不想讓中美矛盾進一步激化,因爲這樣有助於確保白宮政權的平穩過渡。其次,對於美國高層而言,反華可能是其政治工作中的一部分,但他們也清楚,與中國保持一定的關係也是一種“生活”常態,他們大多並不希望與中國徹底撕破臉。

拜登總統所承諾的“四不”似乎仍是陳詞濫調,其欠缺的是迴避在經濟方面對中國的打壓以及在科技領域對中國的封鎖。貿易戰已經持續了八年之久,美國一直企圖與中國脫鉤斷鏈,然而美國既無法實現脫鉤,也做不到斷鏈。中美兩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已達7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金額爲5000億美元,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數額接近2000億美元,兩國互爲彼此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如此緊密的貿易聯繫,脫鉤斷鏈談何容易?

拜登執政這4年以來,中美關係從一開始就處於低谷,並且不斷走低。當時全球剛遭受新冠疫情的衝擊,中美之間還處在貿易戰的後續影響之中。原本人們期望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能夠得到改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這4年期間,拜登在貿易政策和科技封鎖方面的舉措,甚至比特朗普還要強硬。在國際形勢方面,美國拉攏菲律賓、越南等國,持續在南海局勢上對中國進行挑釁。在拜登的領導下,美國已經快速呈現出特朗普時期的一些特徵,中美關係得到緩和的可能性變得極小。

在拜登即將下臺之前,其政府還向臺積電提供了66億美元的補助。拜登政府爲何如此急於推動這一政策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拜登希望在自己的政治生涯裡書寫濃重的一筆。需要明確的是,美國針對中國發起的“科技戰”並未給中國帶來過大的威脅,中國企業已經在半導體行業開拓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在此情形之下,拜登必須要緊緊把控芯片方面的優勢,唯有如此,纔有可能繼續與中方展開對抗。

截至目前,並沒有中方邀請拜登訪華的消息。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訪華了,然而拜登在任期結束前訪華的可能性極小。這主要是因爲,過去中美元首會晤之後,拜登並未切實履行承諾,這導致中美之間缺乏足夠的互信。而且,美國也拿不出真正能讓中國認可的籌碼。當然了,如果拜登能夠拿出足夠有分量的籌碼,像簽訂重要文件或者代表美國政府作出對華承諾,那情況也許會發生變化,不過正常情況下,美國國內很難達成這樣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