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牛能爲臺灣打通活路?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27日應邀在「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舉辦的印太領袖對話發表視訊演說指出,區域情勢變化快速,需自二戰以來最全面的戰略調整。在戰略安全上,蔡總統提到「灰色地帶」活動爲我們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美、蘇在二戰雖爲盟國,但戰後,西方爲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及以蘇聯、東歐爲核心的共黨國家各自爲陣,蘇聯成爲美國最主要的敵國,全球陷入冷戰。冷戰落幕後,俄羅斯仍坐穩美國頭號敵人的位置。然而,中國在全球化下崛起,美國逐漸將矛頭指向北京,川普主政後更隨勢升高美、中對立,執意將美、中脫鉤,並要求歐盟及中國周邊國家表態、站隊,以期拉起「新鐵幕」將中國「推回」。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及國防部長艾斯培口徑一致,要求盟友及夥伴國家重新定位對中關係,共同抵制北京的霸凌行爲,捍衛自由、開放的國際體系。中國儼然取代俄羅斯成爲美國設定的全球戰略新的首要敵國。
美國咄咄逼人,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壓力,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及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先後喊話美國,希望美中重回對話、管控分歧,避免走向衝突,但美中在東亞仍劍拔弩張,雙方的緊張似乎未隨北京的「4點框架」而緩解。
蔡總統以「灰色地帶」指稱當前的東亞情勢,此概念出自2014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意指既不是完全的和平時期,但又非處於戰爭衝突狀態,位於這兩者間的大範圍狀況,爭議當事之一方不經對話方式,在不觸及武力攻擊的範圍內,利用實力及組織在爭議地區頻繁宣示存在,嘗試或直接改變現狀的行爲。此概念雖不指名任何國家,但顯然是爲中國量身訂製。
「灰色地帶」道出中國問題的對應不同於歷史經驗中的戰爭或冷戰,而爲全新形態的大國博弈,將之視爲二戰以來的全面性戰略調整有其客觀性,但無法新瓶舊酒,以冷戰的方式對應,在美、中間「二擇一」確保國家利益。此可證諸日本在與美國維持同盟的同時,亦努力打開日中關係,以求在「灰色地帶」下,尋求戰略主動,避免受制於美、中任一方。
蔡政府以選邊美國的方式因應,致使兩岸關係因美中對立升高更趨惡化,而臺灣對美外交亦失去討價還價的能力。在美國總統大選迫近下,川普急需政績以鞏固農業州選票,蔡總統28日宣佈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即成城下之盟,棄守在野時期的食安「零檢出」,但此舉能否因此打開蔡總統言下之活路,通往「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或《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尚待考驗。(作者爲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