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沖天,圓滿成功!“夢天”“問天”分不清,一圖瞭解→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31日15時37分,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8分鐘後,夢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意味着中國空間站基本建成。
夢天實驗艙和問天實驗艙有何不同之處?相比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有何技術亮點?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陶建中。
夢天是最主要的實驗場地
“大約飛行13小時後,由上海總裝的夢天實驗艙將與核心艙的前端正面對接,11月3日左右將轉位90度,與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共同形成T字構型。”陶建中說。
夢天實驗艙和問天實驗艙都用來做科學實驗,其長度、重量和形狀都一樣,它們有何不同之處?“夢天有13個實驗櫃,是最主要的實驗場地,問天有8個實驗櫃,還多了3個航天員的牀鋪。此外,問天有一個5米長的小機械臂,而夢天不帶機械臂。”
中國空間站目前配備25個實驗櫃,每個約1米見方、500公斤重。除了實驗艙,核心艙還有4個實驗櫃。
夢天有密封艙,供正常生活和工作;其還有非密封艙,與大氣相通,在這個區域活動,必須穿航天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11月底前,我國將發射天舟5號飛船。今年底,還將發射搭載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五號,屆時6名航天員將共同生活10天,進行工作交接。
中國空間站的“對稱性”
“在我看來,中國空間站非常富有‘對稱性’的中國文化特色,很多設施互爲備份,冗餘度高,可靠性高。”陶建中認爲。
比如,核心艙的兩邊各有一個實驗艙,實驗艙的兩側各有一個太陽帆板。實驗艙的轉位有兩種方式,一是轉位機構,二是大的機械臂。
說到機械臂,核心艙有個長達10米的機械臂,問天實驗艙還有個5米的機械臂,兩個機械臂可以配合使用。
核心艙具備控制能力,問天艙也具有控制能力。空間站的姿態調整、對地通訊等都在覈心艙進行,一旦核心艙發生故障,問天實驗艙將發揮備份的功能。
空間站一般常駐3名航天員,他們休息的地方有兩處,就連出艙口也有兩個,分別在覈心艙和問天實驗艙。
每樣東西有專屬的“二維碼”
400噸重的國際空間站歷時12年建成,90多噸的中國空間站歷時一年半基本建成。相比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有何技術亮點?
“國際空間站的有效載荷重量比爲9.9%,中國空間站達到了17.7%。”陶建中介紹,有效載荷與空間站的重量比,可以反映空間站的效率,是判斷先進性的一個重要指標。“空間站不一定要做得非常龐大,關鍵要設計科學,效率纔會高。”
國際空間站隨處可見各種電纜和導線,而中國空間站看上去很“乾淨”,這正得益於其發達的信息化手段。這裡不僅動力、通訊手段比較先進,有着WIFI無線電收發設備,而且物流管理也井井有序。
“國際空間站已經有很多件東西找不着了,而在中國空間站每樣東西都有專屬的‘二維碼’,一查就知道物品在哪裡。”陶建中說。
當下,國際空間站供電不足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中國空間站獨有的太陽能帆板移動技術,將會帶來更高的發電效能。“核心艙現有的兩個太陽能帆板,今後可能會被實驗艙兩側的太陽能帆板遮擋,影響整個中國空間站獲取太陽能的效率,因此核心艙的兩個太陽能帆板將會由航天員拆下來,再用機械臂安裝到實驗艙的頂端。”
“夢天”“問天”還分不清?一圖讀懂:“孿生兄弟”有何不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黃海華、俱鶴飛、仲昭宇
微信編輯:納米
校對:泰妮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