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炒變炊粉炒?小吃業者好苦惱

圖爲各廠商販賣的新竹米粉產品,有的已經改成「炊粉」。(劉宗龍攝)

新竹城隍廟內販售「米粉炒」近30年的麥姓業者,認爲如果改成「炊粉炒」恐怕客人會霧煞煞。(黃筱珮攝)

衛福部要求新竹米粉更改標示,新竹城隍廟的小吃業者多數不瞭解有此新規定,紛紛質疑「米粉炒」是否也要改名「炊粉炒」?業者說,新竹米粉多半摻加玉米澱粉增口感,「又不是有毒」,還變得更好吃,怒轟衛福部管太多,指「純米粉」炒的米粉容易糊爛,沒有幾個客人愛吃。

在新竹城隍廟賣炒米粉近30年的麥姓業者,昨天聽到衛福部的規定覺得不可思議。她說,從小到大都講米粉、賣的也是米粉,突然要改名,很不習慣,而且玉米澱粉很Q彈,增加口感,客人都愛吃。如果要改成「炊粉」或「粉條」,那一定會讓客人無所適從。

小吃攤更紛紛問,那與米粉有關的小吃,如「米粉羹」、「米粉炒」、「米粉湯」,是不是都要改名?招牌一改,客人肯定看不懂,而且這樣勞師動衆又要花錢,政府官員到底有沒有「苦民所苦」?

昨天專程請假從基隆到新竹一遊的羅小姐說,新竹米粉很有名,她與男友特地來吃,聽到名稱要更改,覺得沒了特色,很可惜,認爲政府應致力於管控食品添加物成分有沒有危害健康,而不是在產品名稱上着墨。

針對米粉業者抗議食品標示新制,表示將使新竹米粉失去競爭力,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指出,政策不會停擺,且爲保護消費者,今(一)日將展開全國稽察。。

姜郁美指出,此舉希望可以擦亮新竹米粉招牌,恢復傳統以純米制作的新竹米粉,揪出以玉米澱粉製作卻僞裝成純米粉的米粉,且消費者有各自的喜好,就像有人選擇橄欖油,有人選擇調和油,但不能魚目混珠。

量販店皆表示將依法行事,但私下均擔心一下子有4個名字出現在貨架,將造成消費者混淆,賣場人員得花數倍的時間解釋個商品差異。

據瞭解,一些老牌的人氣商品如:龍口米粉,就已經改成龍口炊粉,速食的統一肉燥米粉也改成統一肉燥風味調和米粉,名字變得繞口不說,也讓老口味宛若新產品。

臺北市食藥處長邱秀儀表示,衛生局將不定期稽查,7月1日起生產的產品,若未依規定標示,可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如標示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等,可處新臺幣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違規產品應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售,若未遵行將沒入銷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