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茶假冒臺灣茶 竟是比賽常勝軍

嘉義縣經營茶葉批發的許姓男子、李姓女子夫婦被控以緬甸茶葉假冒阿里山高山茶,並透過比賽標章提高售價牟利,嘉檢依詐欺等罪嫌起訴。(嘉義地檢署提供)

嘉義檢調查出一家專營茶葉批發、國際貿易的茶行,涉嫌以緬甸茶假冒阿里山茶販售,以低賣高賺進上百萬元,由於不肖茶行還是嘉義茶比賽常勝軍,光是2020年以境外茶假冒阿里山高山茶參賽就拿到優等、頭等多個獎項,不過,自從2021年引進茶產地DNA鑑別制度後,魚目混珠手法已不復見,案經嘉義地檢署偵查終結,依詐欺等罪起訴茶行許姓負責人夫妻、黃姓男子等3人。

嘉檢指出,許男、李女茶商夫妻自2019年底至2023年8月,陸續購入緬甸境外茶來臺,以每臺斤560元、480元境外茶假冒阿里山茶參加阿里山鄉、梅山鄉農會及嘉義縣製茶工會舉辦的高海拔優良茶競賽,先後獲優良獎、頭等獎後,再以一盒2入裝共600克的茶禮盒售出,每盒要價1800元,是購入成本3倍。

許男夫妻以緬甸茶假冒臺灣茶,以虛僞產地標章欺騙消費者,前後賺進上百萬,2021年因放在大陸的6467臺斤緬甸茶無法直接進口,茶商夫妻勾串黃姓男子,把緬甸茶裝成越南茶運輸來臺,涉犯詐欺、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僞造文書等罪。

梅山鄉農會總幹事黃書賢、阿里山鄉農會代理總幹事安勝豊強調,不肖茶商以境外茶混充臺茶參加比賽,在茶產地鑑別制度引進後,參賽者只要被驗出是境外茶,將面臨取消資格、茶樣銷燬、移送檢調等下場,已不可能有茶商、茶行會心存僥倖挑戰科學。

嘉義縣府農業處農林作物科長李秋瑩說,嘉縣優良茶競賽導入產地鑑別制度2、3年,還未驗出有境外茶混充情況,但先前南投縣鹿谷鄉農會曾揪出境外茶,點名來源是梅山茶農所繳茶葉,進一步調查才知,是不肖茶商向農民買茶後,私自混充境外茶參賽,讓茶農背黑鍋。

安勝豊說,茶商向茶農買茶菁再製成茶葉,或直接向茶農買茶葉參賽很普遍,早年混充情況確實有,但現在有檢驗機制,不肖業者明顯收斂,可能因此導致茶比賽報名點數少了快一半。黃書賢也說,這兩年茶比賽點數減少,除氣候因素,導入「多重元素檢驗方法」鑑別產地是最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