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認證考更名臺灣台語 學者籲政府 應務實非務虛
教育部擬將行之有年的「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更名爲「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圖爲幼兒園閩南語闖關活動。(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教育部擬將行之有年的「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更名爲「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直言,稱爲「閩南語」代表與大陸方言沒有分別,改成「臺語」,便可變成「中國一塊、臺灣一塊」,以利推動「臺獨工程」。 依照教育部在行政院公報的說明,「應參酌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書面用語有關規範, 優先使用『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客語、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規定。」
段心儀說,從這段敘述來看,就連原住民語與客語前也加上「臺灣」兩字,目的就是要將所有方言都轉爲本土語,「所有元素臺灣化,從中華民國臺灣化最後變成臺灣共和國。」
段心儀指出,語言具有習以爲常的效果,現在賴政府把所有本土方言前都框上「臺灣」,看起來雖只是細微的切割,且貌似無聊,但不具思考能力,或不瞭解的人,接觸後便會直接理解成「臺語」、「臺灣客語」,最後在民衆的政治認知上就會變成「我們臺灣,他們中國」,徹底與大陸切割。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主任吳昆財表示,全世界數千萬人使用閩南語,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不少華人使用,當地稱新加坡閩南語,沒有人認爲有政治意涵,不能理解爲何在臺灣稱閩南語就有政治意味。再者,過去民進黨也曾嘗試用羅馬拼音取代注音符號,在學校端就是行不通,也不被接受,若改稱爲臺灣台語,「離開臺灣什麼都不是,只是浪費心力和時間」,相信這次最終也將徒勞無功。
吳昆財說,語言名稱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結果,但執政黨的去中化的心思已昭然若揭,建議「政府應務實不要務虛」,全球閩南語大同小異,不需要刻意區分,通稱閩南語最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