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爲大,托起百姓幸福生活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爲大。

安徽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羣衆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着手,持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深入實施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竭盡全力將羣衆“小百分比”的急難愁盼辦到“百分之百”。

今年,安徽繼續大力實施50項民生實事,圍繞促進就業類、社會保障類、困難羣體救助類、教育惠民類、衛生健康類、環境保護類、交通出行類、文體服務類、城鄉建設類、公共安全類10個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讓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織密保障之網,兜牢民生底線

“沒想到,不到一週的時間,我就接到了用人單位的通知!”近日,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新華社區“寶媽”小李在“三公里”就業圈服務平臺註冊信息後,很快就收到了平臺自動匹配3公里範圍內的就業崗位。和小李一樣,今年以來,7.57萬名求職者在“三公里”就業圈服務平臺實現了“家門口”上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着發展大局,一頭繫着百姓冷暖。

全省深入實施穩就業提質擴量服務“家門口”就業3年行動、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就業見習計劃、推進青年求職能力實訓等,健全完善“三公里”就業圈建設管理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春風行動”“接您回家”“2+N”招聘等活動,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羣體就業工作,確保重點羣體就業穩定。今年1月至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0.4萬人,同比增長7.9%,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3.5%。

把守好民心作爲最大政治,以造福人民爲最大政績。

安徽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羣衆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線、保民生的兜底責任,着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智慧養老……近年來,安徽持續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以居家爲基礎、社區爲依託、機構爲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2023年,全省建成縣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17個、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1515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2858個、村養老服務站6115個,系統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最後一道防線,最低生活保障則是社會救助的基礎性制度。安徽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推動城鄉低保等救助提質增效,逐步把防止返貧和低收入人口幫扶兩個政策體系統一起來。

目前,安徽建立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明確全省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按照當地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30%至4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40%至50%合理確定。全省範圍內全面建立低保精準補差模式,同時允許各地結合實際對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和老年人、未成年人適當予以增發。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達到795元/月、746.8元/月,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648元、498元。

呼應百姓之盼,提升生活品質

“每月複查高血壓,在家門口就掛上了三級醫院的‘專家號’。”自從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資深醫師到池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常態化坐診,郭阿姨就沒有了風塵僕僕去大醫院排隊問診的煩惱。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沉”下去,讓百姓身邊的社區醫院有了強勁“後援”。

作爲首批全國綜合醫改試點省,安徽首創縣域醫共體,2019年創新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提出“兩包三單六貫通”建設路徑,獲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醫改新舉措,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目前,全省共組建125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59個縣(市)全覆蓋,服務人口數3757.8萬人,佔全省常住人口的62.4%。

看病難、看病貴,一度是百姓的“心頭痛”。安徽在全國率先開展高值醫用耗材、未通過一致性評價藥品、臨牀檢驗試劑、大型醫用設備的集中帶量採購,已有15批612種藥品、22批41839種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落地惠民,大大減輕患者的負擔。同時,醫保目錄內藥品總數增至3088種,慢性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領域的保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近年來,安徽緊盯人民羣衆關心的民生熱點、痛點、難點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有奔頭。

“引調水很清甜,水壓也足,家裡新水壺燒了大半個月,還是乾乾淨淨不見水鹼。”阜陽市潁泉區伍明鎮張袁村村民袁士友打開“嘩嘩”流淌的水龍頭,感慨終於喝上了乾淨水、放心水。

長期以來,喝上乾淨水、放心水是皖北人民的心願。依託引江濟淮等跨流域調水工程,安徽加快實施“皖北地區羣衆喝上引調水工程”,同步推進受水區地下水水源置換。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皖北13個縣區地下水水源替換爲地表水,保障了940.76萬人用上了更加優質安全的地表水。到2025年底,安徽將完成皖北28個縣區的地下水源置換,實現皖北地區羣衆基本不喝地下水的目標,皖北約3000萬城鄉居民將全部喝上地表水。

夯實平安之基,守護萬家燈火

“感謝社區幫助我們調解了這個矛盾!”日前,桐城市龍眠街道南演社區房東戴某和租戶汪某因退租問題發生矛盾,經過調解員釋法明理,運用六尺巷典故感化兩位當事人,他們最終互諒互讓,滿意地簽下調解協議書。

“一紙書來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戶曉,感動無數人。近年來,安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廣“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全面構建“一站式”解紛體系,及時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全力建構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後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

從穩妥化解重點企業信用違約風險、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到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智慧監管;從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健全積案化解長效機制,到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嚴厲打擊涉黑涉惡、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安徽堅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加強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安徽。

掃黑除惡是國家行動,更是民心工程。全省各地各部門緊扣法治化要求,堅持依法覈查、依法打擊、依法治理、依法履職同步發力、一體推進,持續鞏固擴大全省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成果。緊盯重點行業領域,依法從嚴懲處黑惡勢力“保護傘”……今年上半年,公安機關破獲涉黑涉惡刑事案件1782件,檢察機關提起公訴78件502人,法院受理涉黑惡財產執行案件108件,立案標的額2.97億元、執行到位1.68億元。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去年,省委部署創辦“民聲呼應”工作平臺,帶動全省市、縣(市、區)和相關部門創新工作載體、形成平臺體系,構建省級總統攬、廣泛集民聲、快速解難題、跟蹤抓督辦、源頭大治理的民生工作長效工作機制,有力推動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的快速有效解決,辦成了一大批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實事。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如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願景,已經成爲江淮兒女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真實觸摸的現實。

發展向前,民生向暖,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民生答卷將越寫越精彩。(記者 張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