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鼓勵有條件地區將婚姻登記機關設置在公園等場所
(資料圖)
爲了集中展示五年來民政事業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10月23日,民政部舉行“民政這五年”系列專題新聞發佈會(第二場)。
發佈會上,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朱玉軍介紹,五年來,社會事務領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政工作重要論述和有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羣衆所需所盼爲突破口,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育好“甜蜜林”,婚姻管理服務更加優化。我們聚焦羣衆對美好婚姻家庭的新期待,優化婚姻登記服務,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助力婚姻家庭更和諧、更美滿。穩步推進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先後分兩批部署開展試點,當事人不需要回戶籍地辦理婚姻登記,已有21個省份可以辦理相關業務,覆蓋全國總人口的78.5%。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累計辦理婚姻登記“跨省通辦”41.6萬對。積極發揮婚俗改革試點先行先試、示範帶動作用,當前全國已創建各類婚俗改革實驗單位1800多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婚姻登記機關設置在公園等有標誌性意義場所,爲當事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優美的環境。目前,全國已有各類公園式婚姻登記點270多處。全面推進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設立輔導室的已達90%以上。積極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創新優化婚姻家庭服務,“簡約而不簡單、浪漫而不浪費”的新時代婚俗禮儀越來越受到年輕人追捧,文明健康婚俗風尚正在加快形成。
二是做好“解憂事”,殘疾人福利多點突破。我們着力在健全兜底性、基礎性殘疾人福利制度上下功夫,持續健全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殘疾人福利事業取得積極進展。進一步落實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指導各地持續提升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覆蓋範圍,完善便民服務、精準覈對、動態監管等制度舉措,目前已惠及1189.4萬困難殘疾人和1611.4萬重度殘疾人。穩步實施“十四五”規劃精神衛生福利設施“補空白”建設項目,各地深入開展“精康融合行動”,設立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部級試點項目,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加速推進。探索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和社區租賃試點,印發《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目錄(2023年版)》,推動延續生產和裝配傷殘人員專門用品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加強殘疾人專用設備和服務標準化工作。
三是辦好“身後事”,殯葬工作取得明顯進展。我們以殯葬行業公益屬性爲導向,不斷建立和完善殯葬法規政策,推進和深化殯葬改革,強化殯葬服務保障。聯合相關部門先後出臺關於節地生態安葬、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等政策文件,不斷完善殯葬管理相關標準規範。殯葬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推進“十四五”期間火葬區殯儀館“補空白”項目,重點推進縣級火葬區的233個殯儀館“空白點”建設。全國共投入資金約178億元,建成公益性公墓約1.68萬個;投入資金約60億元,建成公益性骨灰堂3350個。指導各地大力推進惠民殯葬政策,目前全國31個省份均建立了覆蓋城鄉困難羣衆的惠民殯葬政策。
四是撐起“安全傘”,救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我們緊緊圍繞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救急難的工作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全面提升救助管理服務水平和質量。五年來,累計救助各類臨時遇困人員435萬人次,幫助7萬餘名受助人員成功尋親,有效助力了社會和諧、家庭團圓。民政部充分發揮救助管理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制定和完善工作規則,協同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每年開展“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做好極端天氣下臨時遇困人員救助服務,避免發生極端事件。指導各地不斷優化提升站內照料服務水平,除了做好日常工作,還針對服務對象需求,開展就業指導、法律援助、心理諮詢等多元化的服務。每年開展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組織所有救助管理機構向社會開放,接受社會各界參觀指導和監督,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救助管理工作、關愛流浪乞討人員的良好氛圍。
(來源:中國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