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入鐵”如何行穩致遠?這兩條高鐵打了個樣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交通需求的不斷增長,高鐵建設成爲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民資入股高鐵這一創新舉措,爲我國高鐵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9月6日,隨着“溫州號”列車從溫州北站駛出,杭溫高鐵一期正式開通運營。杭溫高鐵是我國第二條民資控股建設的高速鐵路,也是首條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社會資本投資鐵路示範項目。
由民資控股的杭溫高鐵是如何建設運營的?“民資入鐵”如何實現建設與運營雙贏?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未來有怎樣的發展空間?
杭溫高鐵織密長三角鐵路網
杭溫高鐵自杭州市桐廬東站引出,途經金華市、台州市、溫州市,引入溫州北站,通過既有杭深鐵路延伸至溫州南站,正線全長276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設桐廬東、浦江、義烏、橫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溫州北、溫州南等9座車站,其中浦江、橫店、磐安、仙居、楠溪江爲新建車站,桐廬東、義烏、溫州北、溫州南爲改擴建車站。
杭溫高鐵是我國第二條民資控股建設的高速鐵路,它的開通運營進一步織密了長三角高鐵網。以“1小時交通圈”連接起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圈,也加強了溫州沿海城市羣、溫義沿線城市帶與長三角核心區域、皖江城市帶的快速交通聯繫,帶動沿線城市人流、物流以及創新資源流通跑出“加速度”。
杭溫高鐵如何建設運營?
作爲第一條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社會資本投資鐵路示範項目,全國第二條開通的民營資本控股高鐵——杭溫高鐵是民營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又一次探索。
杭溫高鐵是如何建設運營的?2015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明確提出支持社會資本投資鐵路,推廣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鐵路所有權和經營權向社會資本開放。當年,浙江省決定在杭臺高鐵和杭溫高鐵項目中引入民間資本。
2018年6月,浙江省政府與溫州民營企業百盛聯合集團簽署合作協議,由百盛聯合集團以51%佔比出資控股建設杭溫高鐵一期(溫州至義烏段);國鐵集團及地方政府佔股49%。
杭溫高鐵一期採用“建設—擁有—運營—移交”模式運作,合作期爲34年,包括建設期4年、運營期30年。運營期間,政府將讓渡全部收益,並與社會資本方風險共擔;運營期滿後,項目再移交給政府。
“民資入鐵”如何實現
建設與運營雙贏?
一直以來,我國高鐵建設主要由國家主導,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和銀行貸款。然而,隨着高鐵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資金需求也日益增加。爲了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高鐵建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民資入股高鐵。“民資入鐵”如何實現建設與運營雙贏?杭溫高鐵並非獨自摸索,此前已經開通運營的我國首條民資控股高鐵——杭臺高鐵就提供了很好的參照案例。
2022年1月8日,我國首條民資控股高鐵杭臺高鐵開通運營,兩年多的成功運行已經充分證明了民企控股建設的高鐵線路同樣安全可靠。面對橋隧工點多、特殊橋跨多、長大隧道多、橋隧比高的特點,杭臺高鐵還取得了硅藻土區域高鐵建設技術突破、143米中國高鐵最深施工紀錄等多項建設成績。
杭臺高鐵控股方 馬紹貴: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秉持的建設理念,依然是圍繞着國家大的戰略積極踐行。不僅在這個基礎上做好,實際上我們還要做得更好。沒有講爲了去省一點錢,或者說節約一些投資。
市場意識不僅體現在建設過程,更體現在開通運營階段。如果說杭溫高鐵瞄準的是義烏、溫州的商貿人羣,杭臺高鐵則更在意旅遊客流,這條高鐵沿線串聯魯迅故里、天姥山景區、天台山景區等一批名勝古蹟,與“浙東唐詩之路”高度契合。
爲了宣傳“詩路高鐵”,杭臺高鐵自開通運營以來,控股運營公司聯合地方推出了各種文旅活動和優惠措施,還聯合中國作家協會成立“詩路高鐵詩社”,以文旅融合、交旅融合來吸引流量。
杭臺高鐵控股方 馬紹貴:憑着高鐵免費遊、半價遊、半價住、美食打卡、音樂節等活動,以文旅融合、交旅融合爲抓手,來推動和培育客流的持續增長。我們自己還在車站建立旅遊驛站、服務驛站、療休養驛站,開通車站到景區的直通列車、旅遊大巴等,進一步方便和打通旅遊景點到車站的最後一公里,便利羣衆出行。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一份研究數據顯示,杭臺高鐵開通兩年多來,對沿線GDP的拉動率貢獻率爲2%,對沿線新增就業人口的貢獻率是3%,對沿線旅遊業的貢獻率達4%,節假日“一票難求”是很多旅客對這條線路的真實體驗。
杭臺高鐵控股方 馬紹貴:客流的增長,第一年700萬人次,第二年1800萬人次,到今年是第三個年頭,可能要突破2200萬人次左右,所以整個客流的增長趨勢屢創新高。今年暑期,我們60天客流累計增長率14.3%,高於全國平均數八個點。
民資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有怎樣發展空間?
如今,民營企業已然成爲諸多行業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特別提出“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積極創造條件、破除准入壁壘,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能源、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
杭臺高鐵和杭溫高鐵的順利開通運營不僅是一次破冰之旅,更讓民營企業在重大項目建設領域看見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未來有怎樣的發展空間?
隨着今年8月1日《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出臺,國家對於促進民營企業投資重大領域的決心和信心進一步加強,政策環境愈發明確。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五個一”促進民間投資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建成。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企業與創業研究室副主任 張銘慎:“五個一”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一個平臺、一個項目庫、一個機制、一個模式,一個保障。這個“平臺”就指的是全國向民間資本推薦項目的平臺,“一庫”指的是全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一機制”就是我們經常說的PPP機制,“一個模式”就是我們講的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一保障”就是促進民間投資一些相關資金、土地等這些要素保障。
針對當前民間投資發展面臨的難點堵點問題,國家發改委將抓好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落實,持續推動解決影響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的制約瓶頸,千方百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和內生動力。
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 金賢東:一是要建好用好平臺,用好全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協調有關方面解決重點項目落地的卡點問題;二是創新機制模式,積極穩妥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機制,制定並落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的特許經營權新建(包括改擴建)項目清單,全面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項目常態化發行;三是強化要素支持,建立促進民間投資資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機制,幫助民營企業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