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劇經典「七夕雨」 臺北市立國樂團復刻重現

民族舞劇經典《七夕雨》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於6/16-18連續三天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經典再現。(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身穿絲綢長裙,7位仙女舞者娉婷飄逸;男主角牛郎與演員扮演的牛隻隨樂音搭配舞蹈,民族舞劇經典《七夕雨》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於6/16-18連續三天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經典再現。《七夕雨》改編自牛郎織女的悽美愛情故事,情節古典,39年前以現場國樂團演奏搭配舞者演出,精緻優雅,傳爲美談,堪稱跨界經典。

《七夕雨》1984年在臺北市藝術季舉行首演,由知名作曲家鄭思森作曲,舞蹈家許惠美編舞,陳澄雄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在臺北市立社教館演出,以獨特舞劇形式呈現民間耳熟能詳的美麗傳說。

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陳鄭港表示,《七夕雨》1984年首演,開啓臺灣民族舞劇及大型製作的先河,在此之前,要動員這麼多藝術家跨界合作,相當不容易。陳鄭港表示,相信在新的舞臺技術、音樂、舞蹈以及多媒體領域菁英合作下,2023年的《七夕雨》將會再造經典,爲今年的臺北市傳統藝術季劃下完美的句點。

民族舞劇經典《七夕雨》場景:七仙女下凡嬉戲。(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由當代國樂作曲與民族舞蹈大師攜手打造

《七夕雨》全劇分成楔子、第一幕「仙女之舞」、第二幕「牛郎織女的故事」、第三幕「喜鵲舞」以及尾聲。整段樂曲鄭思森融合不同樂器獨特的音色與曲式,以敘事曲形式推動劇情發展,或莊嚴或婉轉,或輕快或哀怨,層層刻劃帶動劇中情境與人物內心情感的轉折。

作曲家鄭思森以國樂指揮家與作曲家身分活躍於70年代臺、港與新加坡,他的音樂聲響豐富,作品類型多元,其中《鬆》、《竹》、《梅》與《七夕雨》同爲代表作,爲當時國內衆所公認、最受矚目的國樂作曲家。但因病魔纏身,1986年43歲時過世。

許惠美則是臺灣舞蹈界經典人物,尤其是民族舞蹈非常出色,爲舞蹈教育付出青春歲月,也爲舞蹈界作育英才無數,曾獲頒第19屆國家文藝獎章,代表作除了《七夕雨》之外,早年作品《採蓮謠舞》、《天女散花》、《四季春》等等都極受歡迎,1993年55歲因病離世。

民族舞劇經典《七夕雨》場景:牛郎織女互訴情衷。(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重新感受民族舞蹈深度美學

由於主創羣相繼辭世,1995年文建會策畫的「臺北國際舞蹈季─許惠美紀念舞展」中,《七夕雨》是由許惠美妹妹、舞蹈家許梨美重現,這次則是第三度演出。許梨美表示,她旅美教學多年,深知民族舞蹈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與精神,像是俄羅斯的芭蕾、西班牙的佛朗明哥等,希望透過舞劇《七夕雨》的再現,能夠讓大家重新感受民族舞蹈的深度美學。

本次擔任藝術總監的臺藝大表演藝術學院院長曾照薰曾兩度演出《七夕雨》,曾照薰說,1984年首演時她擔任七仙女當中一位,1995年則演出織女一角。曾照薰表示,爲了這次《七夕雨》演出,許多第一、二代的舞者都自願甚至義務回來指導新生舞者,對自己當年所跳的位置記憶猶新,情感深刻,也可以看出這出舞劇帶給一個世代的影響力。

除了場內的精彩演出外,北科大元宇宙XR研發中心與中華電信資訊技術分公司特別爲《七夕雨》設計了一款體驗遊戲,以微軟Kinect技術爲基礎,將體驗者的姿勢投射至《七夕雨》場景中之角色,親自體驗手舞足蹈的樂趣;當角色動作與劇情需求吻合時將可觸發遊戲事件,讓遊戲繼續推進。活動將於6/16-18演出前1小時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入口處外進行,歡迎有興趣的觀衆朋友憑《七夕雨》票券現場依序免費體驗。

民族舞劇經典《七夕雨》場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臺北市立國樂團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