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金燦榮:不能再按傳統思維判斷今日美國

金燦榮:不能再按傳統思維判斷今日美國。(澎湃新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19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圍繞當前美國內政外交各個方面反映出來的現狀,學界和輿論界已經掀起有關「美國自我糾錯能力是否已然失靈」「美國是否已經衰落」的一輪又一輪爭論。過去很多人認爲,美國曆史上問題重重,但制度糾偏或自我糾錯能力較強。但現在還能否下這個判斷,就是問題了。亦即不能再按傳統思維,判斷今日美國。

金燦榮稱,當下美國的問題在於多重內部矛盾激化,歸納起來有上下矛盾、政治極化或曰左右矛盾、黑白矛盾或種族矛盾、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矛盾、全球主義與本土主義之間矛盾等五對「矛盾」。

總的來看,五對矛盾中前三對是老矛盾重新擡頭,新老矛盾交織結果,就是美國社會遇到的問題較以往更復雜,簡單用歷史眼光去看美國可能就不對了。罕見覆雜矛盾亟需以創造性思維和手段解決。問題是,美國現在缺乏真正政治家。美國建國前後有一批頗具遠見的國父先賢,南北戰爭期間出了林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又有羅斯福。當今形勢已在呼喚這類政治人物出現,但迄今還沒看到。結果就是美國兩黨施政策略多是急就章,缺乏系統思路,治表不治裡。

金燦榮表示,客觀而言,如果美國的政治經濟菁英甚至社會公衆能夠在態度上正視這些複雜矛盾和國內現狀,就還有機會盡快找到解困辦法。美國既有獨特優勢、又相當熟悉的一條脫困路徑,就是尋求生產力突破,尤其推動科技創新甚至革命性發展。

回顧歷史,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當時華府的反應是立即舉全國之力尋求科技突破,到1969年「阿波羅計劃」實現人類第一次成功登月。20世紀七八十年代,面對德國和日本產業競爭,美國主要着力點是快速轉向網際網路賽道,以「網際網路」戰勝「汽車」,再次獲得顯著優勢。

金燦榮指出,這些經歷表明,美國在困境面前展現「韌性」,關鍵在於能否直面問題,進而組織各方資源和力量推動經濟、科技等方面發展。即便當前世界革命性科技創新面臨瓶頸,美國只要態度端正也還能退而求其次,着力調理好國內日益突出和複雜的各種矛盾,比如再次注重扶持中產階級,着力緩解政治惡鬥和「否決政治」痼疾,盡力控制社會層面種族和地域矛盾等等。

但現在美國的問題恰恰在於不能正視自身問題,在擺脫困境的思路上也出現嚴重偏差。這從拜登政府不斷將國內通膨歸咎於俄烏衝突,繼續將國內就業甚至更廣泛層面的經濟問題怪到中國頭上就可見一斑。竭力對外轉嫁矛盾,自己病了卻硬逼着別人吃藥,華盛頓的根本邏輯就是錯的。

金燦榮強調,除了多重矛盾空前複雜交織,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政治家和新思路又都稀缺,態度認知和解決路徑嚴重偏差,今日美國的力量也沒有過去實在。現在人們提起美國,很容易想起二戰時期。當時展現出極爲強大的工業爆發力,在從珍珠港事件到日本投降的不到4年時間裡,建造70多艘航母、500多艘驅逐艦和29萬架戰鬥機。但現在因爲虛擬經濟壓倒實體經濟,那種具備實實在在力量的美國已不存在了。這樣一個美國還能不能像歷史上一樣自我糾偏解決問題,本身就畫上了問號。

金燦榮的看法是,美國現在無疑仍是綜合實力最強的超級大國,正確認識和判斷美國也是瞭解世界發展態勢的關鍵因素。現在美國的真正挑戰在於內部矛盾空前複雜,當前自身實力包括應對矛盾的能力都在相對下降,因此過去對於美國的很多觀察和判斷,也需與時俱進調整。說白了,就是不能再按傳統思維,而是需要有新視角了。